那个北大最火双胞胎兄弟写的,《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我承认我是因为他们的颜值去看的,毕竟他们也是一个励志的楷模。他们两兄弟也到过我们学校开讲座,对他们的印象也蛮好的。后来出于好奇我就去看了他们那本《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这种矫情又鸡汤的文字我真的不相信是一个男人写出来的,看到第10页我就看不下去了。现在真的是随便个人有点名气,有点堆砌词藻的能力,有个煲鸡汤的秘方就可以出本书了。
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简直是反人类的一本书。一本讲极限思想和微积分思想的书,全书竟然几乎看不到插图,我相信如果自己看那本书,没什么人能真正懂。一言不合就来个所谓的证明,让人莫名其妙。可能很多人会反驳说:我最后也懂了啊。那就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那本书让你懂的知识。还是说作为一本国内徒有虚的教材你也拥有,然后因为他的一无是处而把它扔进了书架的最角落。
应该是《偷影子的人》。这得很大一部分得怪我自己,是我给予了他太高的期望。 但是你告诉我怎么能在“今年法国最畅销的小说”“风一样的感动了全世界(差不多这意思)”这种煽动性的语句中不抬升自己的期望值?给我的感觉是变相鸡汤。温暖是挺温暖的,但可能我人生境界太低,平淡的情节中我本期望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 也许是我太冷漠了。
印象最深的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名声在外,又打着林徽因传记的旗号,书名也确实美美哒,我就这么一招不慎地入了坑。阅读体验只有三个字:什!么!鬼!绝对是我读过最差的传记!满篇堆砌的词藻,我要看的是传记,不是散文。如果删掉那些无病呻吟的形容词,不知道为什么存在却占据了大量篇幅的环境描写,这本书至少可以薄一半,而且丝毫不影响内容。
《别相信任何人》,在当当上看见有96%的好评率才买的。然而这是我上年度看过的最差劲的悬疑小说。 情节拖沓,故事冗长,主线单调。开头倒还挺抓人,但是花了太多的笔墨在前面重复的铺垫上,本来想盼个好结局,然而结局平淡无奇,感觉全书没有让人惊艳和眼前一亮的设计,靠的是整体构思在拉分。
大冰的每一本书。虽然很想支持下校友,但是,每次看到他写的简介和装逼,都想替他们系的老师问一句,他是多么嫌弃自己的专业,顺便替美术系的老师问一句,我们啥时候录取你了?同样的剧情不停重复就算了,不是说话好听就能唱歌的,粗暴鸡汤我真的不能拿自己的血汗钱给你买单,对!我再多钱也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