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一整天都能处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下生活和工作,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3个小妙招告诉你答案。
1,清空大脑。遇到问题,不要沉溺情绪,要专注于解决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第一步请先将大脑中的情绪和思感记下来。记下来是关键,因为记下了,你才能清空大脑,进而专注于有价值的事情。当你记下来之后,随着时间和心情的转变,不重要的烦恼慢慢就自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再进行下一步。
2,分析产生情绪的原因,然后制定一个小行动去消除原因。把情绪从大脑中转移出来之后,你可以试着去分析产生情绪的原因,接着将发泄情绪转变成解决情绪背后问题的行动,防止它时刻地充斥在你的大脑,消耗你的注意力,这才是控制情绪的意义。
3,学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有时间,我们虽然记下了不良的情绪感受,并且也制定了一个改善的小行动,但是在没有行动之前,往往不良的情绪还是会影响我们,让我们不能专注地做事情。那么,积极的自我暗示就很重要了,比如你可以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已经努力了,我也制定了一个改善它的行动,好了,现在我要开始试着调整自己了。这样的积极暗示你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果,当然前提是在做完心里的积极暗示之后,你真的去调整自己了。
我是九尾,一个现实中的疯子、情感里的傻子,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九尾1997。
日常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是时有发生,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使人生气、上火的事情。下雨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却被身边飞速行驶的车溅了一身泥水;约了客户谈事情,快到了却被临时告知来不了了;有时候明明是对方的不对,可是TA完全不讲道理……
如果此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可能会一触即发,以火相攻,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之前新闻报道的武汉火车站砍人事件不就是如此么——一言不合就砍了人。在盛怒之下,人会失去理智,变成伤人伤己的危险动物。
可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情绪管理第一步,要先察觉我们的情绪。只有当我们认清自己的情绪,知道现在的感受,才有可能掌握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A表示发生的事件,B表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C表示我们的情绪。真正造成情绪C的,是B,而不是A。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 80%是自己造成的。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
所以,当事情发生后,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坏情绪时,应该沉着冷静,只要保持冷静,就能自我调节。这时,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发火?这事不值得我去发火?三思而后行,决不可意气用事。
控制情绪是伪命题。你认为的控制情绪,其实是压抑情绪。
压抑情绪,会避免因为情绪爆发而造成的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比如气头上的口不择言。但是压抑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以愤怒为例。“控制愤怒”的说法,包含一个潜在的观点:愤怒是不好的,要控制它、消灭它。
然而,愤怒是无法消除的。即使被压抑,也是换种方式继续存在着,造成的后果,甚至比发怒更严重。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70%以上疾病和情绪有关,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武志红老师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提到:
症状多是表面现象,它像一种呼声,源自内在深处的呼声。所以症状常常是一个契机,通过症状可以捕捉到内在的痛楚,从而有机会真正地疗愈你自己。
每一种负面情绪都在暗示你身上的某个问题:
愤怒说明你有未被满足的需要;
内疚的产生,是在提醒你,某个关系失衡了,你该补偿对方了;
焦虑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是对模糊未来的担忧……
管理情绪,同治理洪水是相似的道理:堵不如疏。
只有知道了情绪的源头是来自哪里,才能化解情绪的洪流。
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叫前额脑皮质,23岁左右人的前额皮质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当然这也不代表脑皮质发育成熟了,情绪就不会失控。所以,即使控制情绪的皮层没有发育成熟,也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认知和在生活中反复的练习实践,来达到良好的情绪自我管理。
认识情绪来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情绪失控时,不让自己的行为失控,下面我们提供几个小方法和建议,平时就可以实践起来。1.在自己心情状态好的时候写下10个能够让自己迅速冷静的方式,并贴在显眼让自己能够看得见的地方,比如,冰箱、黑板墙、手机外壳等等一些醒目的地方。当自己感觉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想要做一些冲动举动的时候,可以尝试迅速查看小贴士,并立刻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来帮助自己快速转移注意力和冷静下来。
2.建立一个冷静的空间,在这里面放置能让你感觉舒服起来的摆设。比如:书籍、美丽的画儿、花朵和一些自己平时看到就会喜悦起来的东西。当意识到自己情绪快失控的时候,走入冷静的空间用于平复心情。这个冷静的地方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恢复正面的情绪,然后再出来面对问题。
3、在气头上的那一刻停下来,觉察自己的情绪属于哪一种类型,并采用自我对话。比如可以常用以下的句子来练习:“我现在感到(很生气),是因为(同学骂了我),我希望(他们停止这样的态度)。”每次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帮助自己看到情绪的来源,跳出情绪的当下。这么做,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看到当下的状态从而达到冷静的目的。
情绪无对错,它都是来自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接纳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情感情绪也同样重要。当情绪来临,允许自己合理的释放和调节。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去做一些消极的事情,更不能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和破坏环境,因为行为是有对错之分的。当明白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因为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到内疚、不安和迫切需要改变它。我们需要控制好的是失控状态下的行为,以慢慢的达到情绪自我管理的目标。
心理学专业亲子讲师,陪伴您一同成长。微信公众号 ID:qzjslh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我心平气和,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我为自己创造天气。
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为顾客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而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的,如果我们为顾客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我就能获得销售上的丰收,赚取成仓的金币。
再控制不住情绪,也要学着控制
林肯做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林肯建议对方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
信写好了,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嘛?”
“当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地问。
“你傻啊,快把信烧了。”林肯忙说:“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就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
心里产生负面情绪,需要疏导发泄,像林肯就用了写信的方法。
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比如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这么高境界,就找一件事倾泻所有情绪。
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更加直接。当他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理舒坦了,画艺也越发纯熟,一箭双雕。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真正能干的人,是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栽在坏情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