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褒可贬,看你心情。
如果你想要嘲讽一个人不专一不正经,你就可以说:“呦,兄弟可以啊,整天带着妹子风花雪月的,什么时候带上小弟我呀?”
如果你想要文艺一点的,你就可以说:“我想带你看遍千山万水,陪你历经风花雪月,和你走向世界终结。”
我挺喜欢风花雪月这个词的,不管它是褒义还是贬义。因为我觉得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喜欢用风花雪月来形容一个人潇洒,也喜欢用风花雪月来批斗一个人滥情。因为它可褒可贬的特点,所以有时候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都听不出你到底是在骂他还是在夸他。
我觉得它可能本来是纯褒义性的,指古时候文人骚客吟诗作对的浪漫情怀,但是因为后来有些人打着文人的旗号实则在烟花柳巷花天酒地,和风尘女子苟合,然后还觉得自己特别文雅清高,觉得和这些女子的爱情是神圣的,认为他们的生活就是“风花雪月”。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觉得他们会允许自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吗?你喜欢风花雪月这个词是吧?好啊,那我就天天用这个词来形容你,我不仅要在你面前说,我还要四处宣扬你风花雪月的英勇事迹。于是,慢慢的,这个词就像如今的“文艺青年我”一样有时变成了形容一个人生活作风不好的贬义词。
常常和风花雪月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词叫“花前月下”,这也是一个可褒可贬的词。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现象可以用一个故事来总结(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三生有幸):
有一天,一个诗人和他的一群朋友在游山玩水的时候,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写出了风花雪月花前月下这样精彩的词句。于是,他的朋友就开始奉承他:“好!真是写得太好了!”可他们写不出这么好的词句啊,于是就在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一个两个,最后变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后来,某些喜欢撩妹的公子哥为了显示自己很有文化的样子,觉得这个词很好,妹子们一定喜欢听!对这个妹子这样说,对那个妹子也这样说,有一天,她们一不小心见面啦,然后又一不小心都提到了它,这个公子哥的人品就暴露啦,被姑娘们追着打,吃瓜群众们在一旁看热闹的时候也记住了这个词。
从此,花前月下自己说的时候就是个褒义词,对别人说的时候就是个贬义词啦。
我认为是个褒义词。
风花雪月,原指四时的自然美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后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与花天酒地的生活。可做褒义词,也可作贬义,根据语境而定。
“风花雪月”出自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这里的“风花雪月”指的还是四时美景。
“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这句话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八股文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正经的文章,自然那些描写四时风景和男女情爱这类的诗词歌赋就成了消遣的文章了。这里的“风花雪月”还算是中性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