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烦恼,我的小表弟好像经常喜欢动拳头打人。我比我的小表弟大了整整一圈——12年。因为他是超生生出来的,在家里又小,所以每个人都对他疼爱有加,生怕他受伤受欺负受委屈,这种情况下我的小表弟成为了家里的小霸王,连同我的一家人也加入了宠弟大队去。可是这样一个温室环境下长大的他,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还越发的目中无人,经常对人具有攻击性。所以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小孩就变得这样了。
在家里,可以说,表弟要什么我们都会给他,如果我们没有也会想办法帮他要到。从小他就知道他在家里的地位很高,没有一个人不围着他转,可是他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例如他对人没有礼貌,不尊重老人。那时候他生日,我们买了一个蛋糕为他庆祝,本应该是每人都得一块的,可是他把最大的那块给了自己,而且原本给我外婆那块他也抢了。对此,我外婆笑笑没有说话,我大概有些明白了。平常表弟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有攻击性的打人,一开始只是闹着玩,可是后来这种攻击性越来越强,别看他人小,力气大,有时候舅舅舅妈或者是外婆被他打了,却不教育他。那就是他得不到改正的原因。
以前表弟也会这样和我闹着玩,先前我以为他要跟我闹着玩,可是后来随着他的力道越来越大,我感觉到疼痛的时候才意识到,他是有攻击性的,他想要伤害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板着脸教育他,可是他不听,每当他攻击人的时候我就大声吼他,久而久之,他见到我就害怕了,在我面前他不敢造次。我想这样也好,毕竟怕我没关系啊,我就是怕他天不怕地不怕。现在教育他还来得及,不然以后上学了这样对待同学还指不定被同学欺负呢。我觉得小孩子具有攻击性其实是他的心理不平衡所造成的,要想根治不太容易。首先,要开导他吧。不要一味地迁就,迁就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
其实这样的孩子,多半都是被自己的父母保护的太好,或者什么都依着孩子的原因,太过于宠溺孩子,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因此孩子才会总是攻击别人。
就比如小可小区里有一个宝妈,真的是把她儿子宠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现在她搬家了,就是因为她的孩子在小区里待不下去了。
她对她的孩子真是相当的宠爱啊,首先就是孩子想要什么,她就马上去给孩子买,如果孩子不要,扔了她不会说孩子,而是哄着孩子让孩子不要生气,而孩子这时候如果打她的脸,她就会笑着说让孩子不要打了,或者只是挡着孩子的手,并没有觉得孩子打她不对,她总觉得孩子还小,可是孩子都三岁了。
有时候孩子要是想玩别人的东西,一开始的时候她会跟人家的家长换,如果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她就会一个劲的站那说,然后她的儿子就会大哭,这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了,就会把东西给她,而她的儿子这时候就会得意的笑,她不会说儿子,只会哄着孩子让孩子赶紧玩。
后来她儿子觉得别人的东西,他想玩就能玩,因为他的妈妈会给他处理好一切,于是这个时候就开始的抢,不管大小朋友的还是小小朋友的,他喜欢就上去抢。
而这时候他的妈妈是不会说孩子的,而是跟别人的孩子说,让她的儿子玩一会儿。现在她们一家等不下去了,让人非常讨厌的一家人。
小可想,你可能就是把你的孩子保护的太好,太迁就他,太顺着他了,让他不知道拒绝为何物,孩子是需要我们宠爱,但是也应该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小孩出现攻击性行为,一是证明孩子本身有比较旺盛的生命力,二是说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受的教育还不够。试图改变孩子,家长就要学会认真观察孩子,考虑他的感受,分析行为不当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孩子在幼儿阶段攻击别人,主要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家长要反思自己在平日里是否对待孩子过于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威胁”:“再不……,我就打你!”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话很有道理。如果希望孩子做一个有礼貌、讲道理的人,大人身教就要严格,在孩子面前不能动辄打骂,更不要出口成“脏”。同时,要在孩子心智未成熟前多给孩子正面的、善意的教育,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灌输爱和分享的快乐,特别是让孩子远离那些暴力动画片和游戏。
如果小时没有注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处事方式,那就需要做一个长远纠正的计划了。到了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单纯的讲道理已经基本不起作用了,听了也跟没听似的。大了的孩子,要多带他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用更加深入的方式让他有所感悟。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要给他更多的关心,不能每次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立马劈头盖脸一顿打或骂,找清楚孩子行为的真实原因,关注孩子的感受。同样,暴力性的游戏和电视节目一定不能看,否则就会变成真正的问题孩子了。
每个孩子就是白纸,家长要时刻注意成长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困惑,那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长大。
首先从孩子的行为形成过程来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会不断地学习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行为,包括自己的父母,同学和老师。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就不要过于严厉的批评孩子,批评不但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加深孩子对于攻击性行为的记忆。
我家楼下仓买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每一个人对于她的评价都是‘那小姑娘可相当厉害了,长大了肯定不是物’。在我心里,那个孩子也确实是有点厉害的过分了,但是在看过她妈妈和对她严厉的样子,我就不觉得奇怪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非打即骂,孩子不学着那个样子才怪。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武力解决,不要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下可以攻击别人的思想。
其次就是孩子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理解,如果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因为他看不惯某个人,那作为家长就可以以暴制暴了;如果孩子单纯是觉得好玩,作为家长就好好和他讲讲道理,孩子会明白的。
我记得贾乃亮讲过一件事,他和甜馨走在街上,有小姐姐给甜馨拍照,甜馨打了人家。贾乃亮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甜馨一下,问她疼不疼,甜心一下就哭了。贾乃亮知道甜馨打人是一件无意识的行为,就耐心的告诉她‘其实小姐姐谁喜欢你,你不可以大人’。
对于孩子做出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同,解决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这个要看是什么年纪的小孩,有什么样子的攻击性了。
要是很小的小孩,总是喜欢伸手抓什么东西的那种攻击性的话,我觉得这个是正常的,你经常注意一下,不要被他无意间打到就行了,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因为你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跟他讲什么道理,他自己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自己小心一点,经常在他伸手抓东西的时候帮他把手放下来。
要是再大一点的小孩,我觉得他们就算用攻击性也不会很强,不过你主要注意经常帮他们剪指甲就好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和隔壁的一个小孩儿玩,她就用手抓破了我的脸,我脸上现在还有那个印痕,就在眼睛的下方,我想如果她的指甲不是那么尖的话就算给我抓伤了,也不会有多深的疤痕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小孩你得给她经常修指甲。当然这个时候她已经能走走路了,你可以提醒式的提高音量,告诉她们不可以这么做。
再大一点的估计上小学了,这个时候的孩子主要就是讲道理,好好的把他们引上正途吧,可能是孩子从哪里看来的,所以学坏了,你得耐心的教导他,还是能教的好的。尽量不要让他看那种比较暴力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也不要玩那种暴力的游戏比较好。
再大一点的就不是小孩了,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除了太小的你没办法讲道理,可以经常用行为指导行为,大一点的小孩还是说道理,教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