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的女儿上小学,因为太娇气、霸道,和同学、小伙伴都合不来,没有一个好朋友。不上学的时候,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或是自己玩。有一次,她跟着父亲来我们家。因为她和桐桐年纪差不多,我就让桐桐陪她出去玩。她父亲不同意,说道:“我女儿性格不太好,我担心她在外面和人吵架,还是在家玩吧。”桐桐就带她到房间去玩。没过一会儿,听到她和桐桐在为一件事争执,她父亲听到后,不顾我的劝说冲进桐桐房间,大声对桐桐说:“我女儿比你小,你可得让着她一点儿啊。”桐桐连忙说:“叔叔,我没和妹妹打架,我们只是在争论问题。不信,你问她。”女孩却低着头,一句话没有说。她父亲仍然不放心:“那我怎么听到她声音那么大,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他女儿这才说道:“桐桐的声音先大的,我是向她学的。”桐桐笑着说:“我们只是争论问题,声音大或小,不影响我们的关系。”他想拉女儿回客厅,我劝他说:“女孩嘛,吵吵闹闹是正常的,让她们自己来解决吧。”他只好答应了,同时嘱咐女儿:“你要是再和桐桐大声争吵,我就不让你们在一起玩儿了。”接下来她俩一直玩儿得很好,后来还同看一本书。临走时,他女儿依依不舍地问我:“成叔叔,你什么时候也带桐桐姐去我家玩儿啊”看着女儿和桐桐亲热地在一起小声说着悄悄话,他有些感慨地说:“呵呵,我女儿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懂事了,说话语气也温柔了。”我笑着说:“多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往,时间久了,他就能摸索出一套与人交往的经验。”
文明交往同学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说到做到,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去办,办不到的事不轻易答应人家。信义是交往的基础。与同学相处要真诚待人,不骄傲,不“咬尖儿”,特别不要背后传话议论人。未得到同意,不能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告诉同学。阅读同学的书报,不要弄脏、不要撕破、更不要私自带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做自我批评,多要求自己,别人有错要耐心帮助,能原谅他人的过失。要宽容。在与同学交往时要举止稳重、大方、行为适度。与人谈话,不要先拍拍打打别人或用手指点人家说话。不能当着一个同学面前与别人交头接耳,同时不要在别人单独谈话时凑上前旁听。自己讲话时注意离对方不要太近、尤其不能溅出唾沫来。走路时不要搭着别人肩膀走。
有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在外面会吃亏,以致于对他们过度保护,让孩子学会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验交往的乐趣。或者把别的孩子请到家里来玩,让孩子从关系较近的孩子身上学别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并能交到朋友的朋友,然后逐步延伸到更多的孩子身上,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和人交往,为他与人正常交往打下基础。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并和他一同讨论故事中的意义。父母要放下自己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引发孩子的思考、胆小”等。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并对他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