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习惯了有人在身边,自己独处时所以会感到空虚
人类本就是群居动物,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一出生就有家人在身边,到学校读书有同学陪伴,无论在哪里都会有人陪伴,所以每当自己独处时便会感觉孤单,空虚。这是很正常的我觉得,而导致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赖和没有安全感。
依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依赖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在家时总想着有爸妈在什么事情都可以随行而为,闯祸了有爸妈在,没钱了问爸妈要,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就非常依赖父母,也是造成独处时空虚的原因,因为父母的爱很满,一旦离开父母就会感觉没爱了自然就会感到空虚。安全感我觉得是自己给自己的,唯有自己心满才不会空虚。
在读书时,每天都会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每天都会和室友一起吃饭,上学,一起逛街,很少有自己独处时。久而久之就不愿自己一人,就会觉得一人很空虚随之说不上的空虚感会席卷而来,把脑子填满。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我室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从来不会自己一人吃饭,上课,逛街,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人陪着她,她总是会依赖我们说自己没有安全感。我问她我说,你怎么不能自己一个人做些事情,她回答说,因为一个人很没有安全感,我会空虚。
为什么独处时会感到空虚?因为很多很多原因,也许是经历了什么事,也许是性格如此,世上如此多的人哪会知道每个人的想法呢,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为何空虚,我觉得内心的空虚可以用很多事情来把它填满,听听歌,听听广播,看看心灵鸡汤,看看小说,这些都是一些让自己在独处时不空虚的办法。
独处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自己填满空虚,让空虚在你脑里横行。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习惯,或许是因为依赖,或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可我们都要学会自己独处,学会习惯没人陪伴的日子,因为他们都不能陪你一辈子,你只有自己。而在你只有自己的时候,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生活会更加美好,让独处不在空虚!
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太单调,内心不够强大,生活的阅历太单薄,人生的前景太迷茫,总之一句话,太嫩了。我觉得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空虚。对自己掌控自如的人应该是在热闹的时候能够欣赏繁华,在寂静的时候享受安宁。独处这个词语不用于孤单,孤单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寂寞心情低落的感受,但是独处只是一种客观的环境状态。能够享受独处的人才是真正会生活的人。
说点感觉有点远的,就比如说以前的名士作画写诗什么的,真正的好作品很少是出自高朋宴饮的时候,那些感悟哲理,体会诗意,细心钻研文章多数都是独处的情况(交流思想的除外。)
所以我觉得问题里把独处和空虚连接在一起本来就不是很合适,人的空虚很多时候不是由于独处引起的,更多的时候因为自身的价值或者意义得到发挥和体现而造成的。但是发挥自身的意义并不是只有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才能获得。如果觉得和别人一起说话吃饭走路,甚至是上厕所,这个时候才是不空虚的,我觉得这种感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说与人为伴是不好的,而是说不要把人生的重点都放在这上面。学会独处,学会利用独处的时间充实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这样还会觉得独处是一件让人空虚的事情吗?
我对独处的感觉跟问题是完全相反的,我觉得独处是一个充满哲思韵味的美妙的私人时间。如果不喜欢想一些个人精神上的问题,觉得这些毫无意义,最好的充实它的方法就是学习,独处简直就是学习的最佳时间,学习是了解另一个与自己所熟知的东西不相同的世界,和一个新奇全新的世界打交道,还怕填不满一颗空虚的心吗?
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人情温热,所以我们需要与人相处,交往。当一个人说自己喜欢独处,那必定只是一时的,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群体生活,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即使是那些宅男宅女,他们独处时也是没有脱落社会的,因为他们会用网络与外界联系。当然,他们这种方式生活也会很快变得浮躁无味。
独处时脑子里会思考很多问题,有时独处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起码没人打扰,可以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不必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可以有充足的精力来做事情。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是自己一个人,那是和我朋友吵架的时候,我傲娇不去找她,她也不来找我,本来周末我们都会一起出去玩,因为赌气,我待在家里一个人看电视,做作业。每次看完电视后我都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无论看的是什么剧,即使是很搞笑的剧情,自己一个人也笑不起来。
过了几天后,我感到非常无聊,内心很空虚,我开始想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我主动去联系朋友,约她一起出去玩,她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也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我们都是希望有人能够陪着自己的,有快乐的事情可以有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开怀大笑;内心苦闷时可以向朋友倾诉。
当与人相处时,我们会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相互联系,互不分离。
因为人是一种群居生物,所以在一贯的生活习性中都是成堆的在一起生活的,在这种时候一旦我们一个人独处,就会感觉自己脱离了群体,成了单独的个体,就会不知所措,进而变得孤独,空虚。
比如当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没开始适应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去寻找认识自己的,或是自己熟悉的环境,来融入这样的环境,以至于自己能够在这个集体中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但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做什么身边没有一个熟人可以倾听自己的诉求,就会导致自己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往出倒,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去诉说的人,这样子郁结于心,就会导致很空虚。
有许多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一个人放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做什么都可以,都有人提供,但是就是没有人和他交流,想知道一个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多久,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子可以坚持很久,毕竟什么都不用自己做,还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再这样的环境下,密室中的人很快就承受不了自己心里的压抑和空虚,会很轻易的产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所以这就验证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对我而言,我觉得独处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和和一堆朋友一起走在街上,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当你出丑的时候 ,她们也许会哈哈大笑,但这却减轻了你的尴尬,反而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出丑了总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自在,所以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不舒服,很空虚。
在繁忙的大都市里,很多人都保持着一个人学习、工作、吃饭和睡觉的生活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自己的打拼毫无意义而且自己的梦想也无法实现。他们看不见未来,晚上躺在狭窄的单人床上时就像一条孤单的狗,而空虚就像一只毒蛇咬着他们。
独处是一把双刃剑,儒家提出过君子要慎独的言论。人在独处的时候思维容易变的深邃,如果想问题想的到位,那么就能做出很多卓越的思想和发明。但如果陷入了自身思维的泥潭,那么就会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容易感到空虚,因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太低。
空虚不分贵贱,不管是工地上的农民工,还是那些飞来飞去开各种会议的高级主管,甚至是镜头面前光鲜亮丽的明星都有可能在独处的时候感到空虚。当一个人要面对很多繁杂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既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又不为他们所喜欢时,那么烦躁和悲伤的负面情绪就会滋生。但面对家人、朋友和老板时又不好发作。所以在一个人独处时,负面思想就很容易一下子爆发,人也会觉得自己活的很空虚。
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而且会很孤独,也会觉得没有交心的朋友可以倾诉心思,因此感到很空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