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没有能力去争,于是用不争来逃避可能的失败。另一种是明明有实力去争,但却并不想争,这种才叫真的超脱。
正所谓无欲则刚,没有争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静。但人生来都是有欲望的,所以只能将人生当作一场修行,来慢慢的克服对争的执念。
不过按照最开头的分类,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争过之后才能做到不争。想要爱,想要钱,想要这世间的一切美好。在不断争的过程当中,有时心花怒放,有时头破血流。享受过该享受的,痛苦过该痛苦的,最后能够不争是因为已经没有争的必要了。
佛家说,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正是因为自己在争的过程当中感受过痛苦,品尝过争到的喜悦和争不到的懊恼,才能最终做到不争,获得内心的平静。
最后达到这一步的人,在佛家叫做涅槃。在我们普通人,应该就是一种虽然看透一切,但还是热爱生命的状态吧。
From 夏子老师,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夏子英文课
一个人真能做到到不争会怎么样呢?
答:我们来看二十二章。这一章很精华、很精彩!以西方的这一种逻辑观他们没办法了解。你要超越那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观,你才能够逐渐地体会到老子里面所讲的那个深义。因为这里面讲出来的都不合乎一般人的那一种价值观、认定,跟一般人的认定刚好都相反。我们现在一起来把这一章大声朗诵一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一章要衬托出一个很重要的重点:一个人要来到不争。你真的做到不争,老子就肯定地跟我们讲“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很深!所以很多人不了解,以为:“不争就是消极、不精进,这样好像会一事无成!”不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