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长期生活,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孤独,我有过大半年独自生活的体验,最后感觉自己快要抑郁。那时每天回到家,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吃饭:早上要么不吃,要不就在外面买;中午有时间做点,多数时间吃快餐或单位食堂;晚上要么吃水果或下点面条,要么不吃,总之怎么简单怎么吃。除了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就是玩手机、上网、看书,那段日子真的感觉好孤单,没有人说话,也没人在乎你吃没吃、病没病?绝对的自由,然,太过于冷清的时时刻刻,感觉自己快要憋疯,直到老妈回来后,家里才有了说话声和生活不再是凑合时,才算摆脱了孤独寂寞的深深体验。人是群居动物,很害怕寂寞孤独,再说长期独自生活对身心都不利,所以说,有伴的日子会幸福得多,能不独自生活最好还是不要。
想起自己八年前一个人生活的场景,那真是目前为止最轻松舒适的日子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点东西就去上班,中午回来,做个自己喜欢的小菜(有时候是买点成品菜),买个馒头。
吃完了饭,歇一会儿,看看书,玩会手机,就好上班了。
晚上下了班,去超市买点菜,回来做着吃,有时候特意做锅贴或者包饺子吃。
吃完了饭,出去走走,有时候特意去超市逛逛琳琅满目,那时候比较节制、自律,也不怕被东西馋着,几乎不买东西。
逛到(晚上)八点半或者九点钟,就回了。
到了屋,洗刷完毕,就看会书,基本九点半就睡觉了。
这就是当时在外面租房子上班时候的一天基本生活,简单充实,也是目前为止最难得的一段时光。
人性本身就是孤独的个体,一个人的世界也得充盈,假期无论睡的怎么样,早上起来给自己煮杯咖啡,烤几块红薯,慢慢享受十五分钟,清空所有的思维,舌尖上感觉咖啡的醇香,红薯的甘甜。
简单收拾一下家务,打开电脑,跳一个小时的舞蹈,休息一下,准备做午饭,肉炒青蒜,酱牛肉切片,两个小馒头,吃的饱饱的还有满足感,给自己泡一壶茉莉花,自酌自饮享受下午茶时光,读读书,背背经典的古诗词
晚上好清淡,一个苹果,几个橘子,足矣,晚上继续跳半个小时舞,看会电视,睡前记日记,洗漱上床。
我目前中年独居,真的不享受这种孤独的生活,觉得自己都快抑郁了。我也经常约朋友吃饭旅游,一年大概有3/4个月的时间是在旅游的路上,可回家后很快又会被寂寞冷清包围,没有一个人可以随时分享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没有一个可以牵挂和被牵挂的人,这让生活变得有些空虚。有一次生病在家,就担心要是挂掉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就在想要不要给远方的朋友留个电话,要是我的电话连续两天没人接就让她报警。人生只有一辈子,应该好好生活,而不只是简单活着,世界很大很美好,真的希望可以不留遗憾和某人共同精彩。
以前我也曾因为工作关系一个人从南方沿海城市温州,跑到了遥远的东北长春,刚到一个地方自然是人生地不熟,不过确实也是能培养一个人独立能力。一个人在一个地方,除了工作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多在当地走走,多看看和家乡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比如我在长春的时候,就经常看农村里的人扭秧歌,打鼓敲锣,很是热闹。这些在我们南方也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再一个就是多看看当地的大好河山,难得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去领略自然风景,恐怕也是对不起自己吧!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夫妻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形影不离吧。但,有的时候总会因一些事情会短时间离开,那时候的感觉如同在恍惚中度过,好像自己没了主,感到孤独寂寞,有时候工作中也会差点出错(当然,我的工作是不能有半点差错)。做饭时米少不好做,只有一锅熟;吃饭听到的是上下牙齿的咀嚼声;走路也恍惚间听到脚步声;睡觉时耳里虫儿吱吱嘎嘎声。总之一句话,睡不好饭不香,昏昏沉沉不定神。这就是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