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能说的话题越来越少了。初中毕业之后,一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去读职高,技校,专科等等,只要一小部分的人升上了高中,还有一部分的人选择了辍学打工。经年之后再相见,我会发现我真的没什么话能够和这些人说了。他们有的人甚至满口脏话,情商很低,道德观也不是很正确,一言不合就要拿板砖上去开干的那种,往往每到这个时候看着别人异样的眼光我真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而且随着话题越来越少,见识的方向越来越不同,大家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淡了,到现在我几乎没有还在联系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同学了,偶尔会打个招呼,却不会热切的聊天了,因为根本没有话题可聊。那些人口中一天到晚的就是上班太幸苦,对象又如何如何了,哪个酒吧不错,下次去哪里吃饭,去哪里逛街等等。诚然我羡慕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是看着他们,我觉得他们的人生是何等的空虚。
没有学识的支撑。就算不上学了,也依然可以看一些文学作品啊,可是那些人从来都不会选择这样做。还在读书的我们或许是因为没有机会去工作之类的,只能看书,看的书多了,渐渐的觉得和那些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或许谈起社会我们什么都不懂,他们却能够像跳进水里的鱼一样来去自如,但我恰恰厌恶他们身上的社会气息。
和那些早早去读了技校的人几乎无话可说,不能聊大学生活,因为他们没有大学生活,不能聊考证的有关事情,因为他们也不考证。那还能说什么?我对他们所学的技能往往也会因为好奇问那么一两句,可我却不会问他们再哪里上班,月薪多少如何如何,只是单纯的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比如美甲跟妆啥的。我一向不太关心别人的个人生活,因为我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对我来说也不怎么重要,我也没必要去关心。
我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不过我看的最多的是小说,网络小说,除此之外,我看的还有很多大部头。比如《诗经》、《三十六计》、《老子》还有《冰鉴》之类的。这都是我的兴趣使然,也是我争强好胜的性格使然。
我自己写小说,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具有文化气质和内涵的人。
所以我看书。
我会看各种低俗的娱乐网络小说,因为那些小说吸引人,好看。我也会看那些别人不会看的古典名著和古籍,因为我现在正在有意识的提升自己,我是一个汉娘,虽然我还是LO娘和JK娘,但是我最喜欢的身份还是汉娘。我希望中国文化能全面复兴,我爱这个国家,我也爱我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我希望中国文化能从衣服开始,从衣服这个开端,逐渐全面到文化、传承、民俗,完全的复兴起来。
比别人看书更多的结果就是,我能比别人说出更多的有趣的语句,我的情商似乎比别人更高一些,我比别人知道的更多,性格也比别人更温柔一些。我因为爱看网络小说,所以我能比她们更快的接触到网络,接触那些新鲜的东西,因此,直接的后果就是,我早就看过的东西,往往她们再看到之后,就已经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之久之后了。
我比她们性格更沉稳,也更敢想敢做,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虽然这和看书似乎没什么直接关联,但是似乎是因为爱看书的原因,我比别人更能沉得下心,去学习知识,去上课。
我在学习上是个书呆子,但是在生活中,我却因为爱看书,看的书很多,而成为一个妙语连珠很有想法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读书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和对自己的学识的升华。年纪相仿的人,有没有读过书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可以看出的。
首先是读书或者有阅读习惯的人是比没有读过书或者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要有气质的。自古就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读书或者是度过很多书的人在气质上就会很出众的,是有温文尔雅,气宇轩昂的气场的。所以要想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从阅读来提高他/她的气质。同时还会养成他/她的一种成熟稳重的性格的。
其次就是读书要比没有读过书的人眼界要高出很多的。就比如对于某些物质条件上的诱惑的时候。很明显读过书的人会考虑的比较多,他/她会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得到这些物质。而没有读过书的人他/她的眼界是十分狭隘的。对于某些物质的诱惑是十分盲从的。只会被物质所驱赶,最后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同时还会失去自己的人生奋斗的目标的。这样的人生是十分没有追求的。
最后就是语言的表达了。读过书或者是包涵诗书的人在表达自己的言语是是会十分注重语言的分寸的,说出的话是会使人舒服的,还会有人愿意去听他说话的。而没有读过书或者肚子里没有墨水的人,语言的表达是十分苍白的,没有什么艺术性质的,就如同一杯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奇的,也没有人愿意去听他/她的表述。
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那就多读书吧!
去理发店剪一次头发就有很深的感受。理发店里的小哥哥比我大不了几岁,他推荐我下载一个什么软件,说里面的段子很搞笑,他看那个00后闹分手简直要笑死了。
回去以后我就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感慨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真是太大了。
你说 见山是山,他说可不是嘛你说的是境界,他说的是常态各有各的领悟各有各的经历不必攀比。
骂人都能不带脏字,或者骂起来比谁都脏,这就是读书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