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理解到这一层,我觉得还是比较浅薄的,因为这只是物质层面的“吃亏就是福”。我们还需要更深一层地来理解。老子讲过一句“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无私,结果反而成就了他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人,那些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人,则会有一个非常充实的人生。所谓“私”就是你的理想、抱负,这属于精神方面的,理想的完成,抱负的实现,得到大家的帮忙,最后顺利完成,这就是私。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在物质层面斤斤计较,感觉自己吃了多大的亏,其实我们得到是精神层面的部分,看不见,而且比物质的还要大。
对于“吃亏是福”这几个字,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听到的次数也是多之又多,在自己或者他人无奈的的时候总是会来一句:没事没事,吃亏是福。吃亏真的是福吗?从浅层次的讲当然不是了,每个人都不傻,谁能想我就要吃亏,我不要好处,更不要赚便宜,人家说了,吃亏是福,对于这种人只能说是理解性的错误了,我们所说的“吃亏是福”是在某种情况下的一种自我安慰或者是给予他人的安慰罢了。
那么真的“吃亏就是福”吗?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有一次跟一个老板吃饭,这个老板是甘肃人,修养不错,算比较成功的。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是吃纯素的,可是吃完饭下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吃纯素的,他什么都没有吃,可是没有人发现。怎么回事呢?他也照样动动筷子,照样夹这个菜,夹那个菜,但是一口就是没有吃,我当时坐在他的身旁,看得很清楚。
虽然我们在感觉到“吃亏”以后,生气和伤心是在所难免的,话又说回来,既然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生气有什么用?所谓的“吃亏”都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发生的,吃一堑长一智,道理很明显,通过一个事情可以给自己长一辈子的经验和教训,这个“亏”是吃的值的,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多经历过点事情,自己才会成长,多吃点亏,自己才会成熟。
“吃亏是福”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也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格特征所带来的人生而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有时候不要感觉自己吃点亏就不行了,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你是一个有素养、懂得谦让、不轻易与人结怨的人,往往带给自己的是一些能力之外的收获。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吃亏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当然我们的内心是不好受的,是生气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次的吃亏只是为了以后的注意和小心,每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告诉自己: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又得到了充实,又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