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个爱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净的孩子有个可爱的男孩叫小明,小伙伴们喜欢和小明一起愉快的玩耍,可是小明却总是有意地避开。恩?性格原因?喜欢一个人玩?为什么?
小美看到小明很开心,跑到小明身边:“小明我们一块去玩吧。”说完小美去牵小明的手,可是小明却把手缩进口袋里。
小美不在意,依然说:“小明我们一块去玩吧。”
小明:“你的手很赃,我不和你牵手。”
小美赶紧把手伸出来:“看,我的手不脏啊,很干净。”
小明说:“你去洗手,不洗手我不和你牵手。”
小明看着小美洗手后小明才肯和她牵手。
画画的时候,小明坐在那发呆
我:“小明你怎么不画呀?”
小明摇摇头:“我不想画,油画棒太脏了,会把手弄脏的。”
我:“手弄脏了, 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洗的。”
在我的再三劝解下,小明才拿起笔画了一会。
整理的时侯,我发现小明洗了一遍又一遍,这才满意地坐回座位。
哦?天啊,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明是个腼腆小男孩,非常爱干净,虽然爱卫生是好事,但是过度爱干净对于孩子来说弊大于利。小明的这种行为是习惯养成,已经让孩子构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通过和小明奶奶沟通,我们了解到小明过度爱干净主要是由于奶奶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奶奶自己也特别注意清洁,时常会督促小明洗手、洗脸、刷牙、收拾东西等,对小明要求过高过严,有时过分强调卫生的重要性,逼着孩子反复洗手,不要碰脏东西。
这种态度和做法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暗示作用,特别是对于像小明这样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
孩子所处的这个年龄段,正是性格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些行为影响作用下,孩子渐渐形成固定的习惯,身上稍稍有些脏就得洗就得换。
那怎么办?
可以这么做:
1.和家长沟通,形成正确的健康教养方式观念
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
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
对有改进的行为及时表扬和奖励。
2. 多参加群体活动
孩子性格内向腼腆,多鼓励鼓励孩子,简单的说,就是多带着孩子走出家门,饭后散散步,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孩子交往环境,周末约上几个好朋友,几个家庭一起出门走走,家门口的公园逛逛,家门口的山爬一爬,运动运动,帮助孩子改善同伴交往关系。
3.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了解正确的卫生观念
加强健康教育,用适合孩子的故事,或者是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创编故事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过度的爱干净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4.陪伴
有时候,孩子过度的行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爸爸妈妈有空也是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学校教育不万能,但学校会尽力。
家庭教育不可少,家长需多重视。
教育好孩子是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