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中,最引人注目叶最为感人的,是她们的两次争吵。
第一次争吵,是因为小珞的洁癖——她不和别人一起吃东西,还因此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冲突,高芸被老师叫到了学校。回到家后,高芸并没有批评小珞,只是问她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吃东西。后来说到小珞以后也要有社会生活,妈妈不可能照顾她到变成老婆婆。小珞突然说:“没有妈妈的照顾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高芸的眼眶红红的,咬了下嘴唇,忍着泪水和愤怒,问:“你知道什么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吗?”小珞回答的倒也干脆:“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等不到妈妈我就一个人睡觉,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怎么不能一个人过?”高芸一时语塞,委屈的泪水积在眼眶里,说:“那是,那是因为我比较忙啊。”小珞继续回嘴:“那你就继续忙啊。没有妈妈我也可以继续做得很好,你不用伤脑筋的。”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高芸,她再也忍不住了,朝小珞吼道:“我怎么能不伤脑筋?小珞有想买的东西……”小珞也不示弱:“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找舅妈就好了,比起妈妈,舅妈对我好多了!直接问为什么吵架就好了,干嘛这样啊?”高芸撂下一句“那你去跟你舅妈过好了”,就冲进卧室里了。
这样的“苦口婆心”,会不会有些耳熟?似乎有一些些烦,有一些些罗嗦,还有那么点不近人情。而这样的“自以为是”,哪个小孩子没有过?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父母基本都是要上班的,而家里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自以为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了“自己一个人”的含义。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却从未真正体味到“自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乍看之下,《婚纱》这个片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爱情。这部影片确实是讲“爱”与“情”的,但并非男女之间,而是母女之间。
这部影片的情节不算新颖:单身妈妈得了绝症,相依为命的小女儿经过蜕变、成长,懂事了很多。但如果就这样落入窠臼,这部片子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关键在于,它把真情诉诸于细节,使人不禁落泪。看影片的时候,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熟悉。而种种细节又因为前后对比更为明显。影片的开场,是一场淅沥的秋雨。玻璃窗里,女主人公——婚纱设计师高芸,正在认真地画着一张设计图,脸上洒着一层淡淡的幸福。高芸正在工作,蓦地,她的搭档——婚纱店店主美金子,匆忙跑来告诉她有一个客户婚纱拿错了急着去换。高芸急忙下楼,而手机也在此刻响起——女儿(小珞)忘了带伞,需要她去接。高芸把车开进校园,在小珞站的教学楼前停下。她招手让小珞自己跑到车里,小珞怕会淋湿自己,站在原地不动。高芸只好披上衣服,下车带小珞上车。衣服下,小珞笑了。车上,高芸用宠溺的口吻轻轻地抱怨:“早上明明已经告诉你,有80%的可能会下雨,怎么不带伞啊?”小珞一脸别扭,淡淡道:“早上又没有下雨。”高芸无奈。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某天的某个时刻,也许我们也曾给某人惹了这样不大不小“麻烦”,他们也曾经这样跟我们抱怨过,又被我们很“理不直气也壮”地反驳回去。然后我们得意地笑着,幸福着。而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像是生气,可为什么嘴角还是微微上翘着?那时的我们,注意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