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婆家好几年了,过年真的没意思,没有什么年夜饭什么的,在娘家那边,过年都要准备三十初一的饭菜,到婆家几年了没见过我公婆准备这些,总是说就自己几个人吃不了多少,跟平时一样的随便炒两菜对付,除了亲戚来了准备多几样。基本上每年都是饿着过的,等我们忙完上桌饭都没有了每年初二都是中午饿肚子,晚上回去娘家才吃饱肚子。因为当家的是我家公,我家婆跟我说什么都不算,也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没有天天住一起,心里不舒服也忍住反正过年也只呆几天。不过从小到大在娘家都没有饿肚子过,嫁人了却还经历饥饿。心里超级不舒服。今年过年好想回娘家过年,可是我老公不开窍说父母还在必须要陪他们过,每年初二给亲戚做好午饭吃了我们就急急忙忙的回娘家,想着今年先回娘家过年了初二再回婆家,可是我家这个死脑筋就是不同意。郁闷死了。
会婆家过年,总结如下:
第一,减肥。
年30没饭,不看电视,黑灯瞎火只能睡觉。初一,不放油盐葱姜蒜的纯纯白萝卜饺子,实在难咽。2顿饭一天。初二,吃初一剩的饺子,看看下不了筷子,黑黑的一盘子。没菜。初三,招待贵客,他家的女儿回娘家。媳妇好像没有娘家似得。忙碌一天没胃口了。他们欢天喜地过了年了,天黑媳妇回娘家了,彻底离开概念中的婆(迫)家。
第二,受冻。
天寒地冻的村里,冻得腿疼。可是不让生炉子,这在北方是不叫活啊!象征性的烧些木材。孩子一到老家就感冒😢。愁死了。也烦死了。
第三,纠结。
根本不同的生长环境出来的2个人结合。习惯,理念各种不同,夹杂着纠结痛苦,想到逃亡的喜悦。
所以不去婆家!
每次过年都是十分的不高兴,习惯成自然!没有经历过我所忍受的很多事情是不会理解我的,失望都是一点点积攒的,已结婚,老公家里就一个孩子,自从结婚以后一直是在婆家过年,虽说我也是很不愿意,从我的角度,平时没什么接触,所以不亲,去了婆家就帮婆婆干活,嫌你做饭不好吃,不帮干活,嫌你比较懒,来亲戚了还得假装的特别热情,让他有面,其实根本我都不认识,所以总结下来,我是怎么都不对,所以过年我就去吃饭,吃过饭我就回家,眼不见为静。
别人的妈妈终究不是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妈妈对自己无怨无悔的好,别人的妈妈对你好是希望你对他儿子好,对你的态度取决于她儿子的态度。娘家的妈妈只求自己女儿过得好就好。这就是不同。一个有求,一个无求,这就是区别!娘家自己可以随意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婆家再愤怒都要忍三分。别人的家终究不是自己的家!在娘家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家人不计较,但是婆家有些人就会记恨!
反正我是不喜欢去,一切都很陌生,老公回到家都找他的伙伴去玩了,就只有自己了,儿媳妇没有和公婆在一起生活过,或者在一起的时间都很仓促。回婆家,就向走亲戚一样,总感觉公婆把自己当外人,没有真正的融入婆家的生活。体会不到自己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员,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
有的是公婆看不惯儿媳妇的很多做法,儿媳妇回去了,婆婆就把架子端起来,让儿媳妇伺候一家老小和亲戚朋友,这都无所谓,作为儿媳妇伺候老人和客人是应该的,必须的,问题是在少部分公婆眼里,尤其婆婆眼里,不把儿媳妇当人看,儿媳妇心里憋屈,才不愿意回婆家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