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图书行业从业人员。
图书行业的人都是图书的搬运工,每天想着都是怎么把书卖出去,看不了多少书也是无可厚非,当然,有些好书我们也会自己珍藏,自己看。只是现在看的越来越少了。
走在大街小巷,公交路口,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看书人。包括在书店,也是零星的几个。
也许,是我没有看到那些看书人正在家里看书。
但是从我们销售行情来看,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也就是学生看的书还能卖点。
我依然记得那年冬天,自己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丁字路口,一个孤单的身影蜷缩在路灯下面,手里捧着一本书,旁边是他的自行车,很老的那种。我路过那里的时候,我在远处停了下来,默默地看了几分钟。脑海里想去我们小时候学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很是后悔没有把那张画面拍下来,说实在的,那个情景想起我小时候,把妈妈上学的书拿来看,其实那时候我只是喜欢书中的故事而已,上厕所的时候拿一本书,在里面待半天。我没有上去和他交谈,生怕打扰他的思路。也许那个中年路人正在看一部小说。从那以后,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寻找一下,只是再也没有看到过他。
以前,没有电,我们只能点蜡烛,以前的书也是少的可怜,以前也没有电子产品可以玩。我们也无以消遣,也许在以前,看书只是一种打发时光的方式。现在什么都有了,有了手机,通讯变得更快捷。我们拥有了最好的方式来打发时间。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也是知识碎片化的年代。
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看到陌生的故事或者事物产生很大的好奇。现在信息泛滥,有用的没用的一大堆,从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开始由书本变成手机电脑。于是乎看实体书的就越来越少了。
也许那个看纸质书的时代在以后变成一个我们回忆童年的载体。
这要从获得即时满足、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延迟反馈的方面来说了。大部分人做事是追求即时满足的,也想要在做完后立马能得到反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判定做这件事这个行为是否有价值,是否给他们带来收益。
而读书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行为。读完一本书后,不太可能会马上对你产生帮助,也没办法立即改善你的生活状况,或者给你带来大量的金钱,更多时候会让你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当看完一本书之后,前面章节的内容已然忘记,这时候更容易产生“看书有什么用”的想法。
然而,读书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拔高你的思想,改善你的气质,强化你发现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虽然没有即时的反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读书是很有益的,也是很必要的。
现在来看看其他能带来即时满足、即时行乐的行为,比如打游戏。在游戏中,每一步操作都会带来立即的反馈,像打了一个怪,就能获得一部分经验值,等到消灭了一定数量的怪物后,大量的经验值能让你的等级提升。而完成每天的日常任务,不仅有金钱和经验,还会时不时的给予你物品的奖励。这种即时反馈的系统,让你一直处在愉快、兴奋的体验中,能长时间的让你沉浸其中。
与打游戏一比较,自然就更不愿意去看书了。除了游戏,像唱K、追剧、聊八卦等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你带来满足感,也是大部分人更愿意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