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门当户对,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不认可这个观念,认为把人分成三五九等,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恋爱自由的一种亵渎。我们经常看到身边很多朋友会嫌弃父母、家人给安排好的“美满姻缘”,而去和一个自己喜欢的异性开始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家庭状况一问三不知,认为那都不重要。
表妹已经28了,婶婶天天着急给她找对象,怕表妹再不结婚,就成老姑娘了,但是婶婶还是跟人说,我家姑娘大学生,性格文静,最好找个学历高,性格好,孝顺的男孩。
反而表妹认为过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六个人的事情,不管对方父母、家庭情况,最主要是两个能聊得来,谈到一起,结婚是两个人生活,其他的都不是必要因素。
我弟弟读大学之前我们全家长辈都与他切切叮嘱说在大学可以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找外地的。
以前我真觉得她们的想法匪夷所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这都哪跟哪啊?直到长大了才知道现实世界里她们也并没有错。
那么门当户对重要吗,我觉得是重要的。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三观,门当户对不是单纯的说家庭经济而已,是方方面面的。
《傲慢与偏见》里有一句话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家庭好一些,他们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感情这个东西,不是当事人,谁又说的清楚?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出去吃饭散散步的确很浪漫,可是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两个家庭出来的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会产生冲突与矛盾。
到底是只要合得来,彼此有感觉,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呢?还是听父母的话,讲究门当户对,按父母的要求去找对象?
这都是因为父母怕孩子以后的婚后生活不幸福啊,门当户对的选择更多的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父母给孩子找了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就会觉得孩子以后的生活会很辛苦,父母付出所有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可是自己的孩子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要和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反差,没有一个父母会希望这样的吧。
如果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家庭条件十分优渥、甚至是富X代的人,父母会担心孩子以后在公公婆婆面前抬不起来头,怕自己的孩子会被公公婆婆看不起,自己的宝贝不可以受到一点伤害。
就是因为这样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介绍对象的时候都会选择门当户对的家庭,这样自己对孩子的担心才会少很多,他们也觉得这样的选择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因为门当户对比较容易有共同的话题。
如果站在父母的立场来考虑是很容易理解的,自己的家庭背景结识的人也是和自己家庭差不多的人。那么给自己儿女介绍对象的时候肯定就能够门当户对。
现在介绍对象都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介绍的,都会介绍和自己家庭条件相似的人。这都是下意识的反应。
门当户对是古时候就有的婚嫁习惯,也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选择门当户对会让两个年轻人更加的理解彼此的想法,能够更认同对方做的事情。
而且两个家庭情况相当也不存在高嫁或者是低嫁的情况,不会让男方产生一些鄙视的观念。
门当户对的人的消费观也是很容易相似的,当两个人相似的地方多了就容易有共同语言。有共同语言那么婚后还是幸福的可能性要大点的。
所以父母希望的是门当户对要稍微好一点。只不过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