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把幸福看做一份感情,寄托于一位朝夕相处的异性;或是把幸福归结为安逸舒适的生活,二者兼得。
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母亲一手带大我。于我而言,幸福是阶段性的,“幸福”加“不幸福”构成我人生相对饱满的前二十年。
关于“离婚”,对于大部分婚姻生活不幸福的女人来说,恰恰是一次新生。这次新生是由内而外的,感情上失去牵绊和依托,经济上造成很大影响,以后得成长之路都要靠自己重新开拓。
父母离婚那年我大概6岁,面对生父家暴、酗酒、出轨,我当时异常冷静的要求我妈和他离婚。
一份畸形的感情是难以维持的。如果离婚前的你不幸福,那么离婚的那一刻,你就是幸福的,或者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后来母亲一个人抚养我的路并不顺畅,离婚她分文无有,只有我一个拖油瓶。我们搬过10多次家,没有房子,没有固定工作。年轻时母亲凭借较好的容貌,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或多或少因为我的原因,并没有成功。
下面简单列举3个曾追求过母亲的男士:
①离异男,年龄比母亲大很多,家中有儿子年纪20,收入中上,外貌品行良好,为人体贴。对我和母亲都很好,但是囿于我们的经济条件,他儿子不同意,最后也就分开了。
②钻石王老五,年龄比母亲大,商业人士,每天酒局应酬。我当时是不喜欢他的,总感觉他有很多女人。他带母亲出入各种酒局,推杯换盏间帮他促成生意,却不提及关于结婚之类。
③同样的一个离异男,比母亲小8岁。农村人,家里一个小我十岁的男孩,没钱没房,农民工。对母亲百依百顺,工资全部上交,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
最终,母亲选择了这第三个。他们共同生活七年,前两年才领证。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母亲没工作,我大学,弟弟小学。生活可以说是很拮据了,并且还有婆媳关系之类。如果幸福的定义是安乐富足的生活,那么我们遥不可及。
但如果给幸福赋予另一种定义: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我想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我爹(就是这第三个男人)在家时,母亲是从来不用做家务的,洗衣做饭他都包揽,而且对于中年妇女更年期的喜怒无常,他从来都是哄着母亲,即便自己再难受,也只是到客厅
抽一支烟,然后回到屋里哄母亲。每月工资如数上交,虽然经济条件紧张但母亲想买贵一点的东西一丁点都不含糊,什么都舍得。我在家里时会把水果切好放到我面前,面对我这种女大学生时而旺盛的购买欲也从来不责备。等等很多,对我们娘俩体贴入微,工作辛苦勤恳,对长辈恭恭敬敬,就是为人憨厚,不太会说话。几年下来的一些小积蓄,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这个月审批下来的公租房,仿佛一切也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果离婚女性所说的幸福是依托男人,那么上述是否符合幸福的标准?
然而,除了感情,离婚女人更大的幸福来自于自身。
自己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遇到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异性;
自己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状态,才能遇到一个同样对生活充满热忱的人;
自己拥有一个落落大方,干净美丽的外表,才能让以上条件转化为最大资本。
离婚摧垮的往往是大部分女人的自信,重拾自信让自己独立,才能最大程度的去拥抱幸福,能有更多的选择。
我抑郁过,茫然过。一点点认识自己,一点点强大,离婚五年,身边人好话坏话我都听到过,办公室一度拿我该不该复婚或者应该再找什么男人作为话题。我都强势怼回“不要用你们的脑子来猜我的想法!”
我现在对象,体制内,小官员,有车有房,身材颜值都在同龄人里保持的很好,也不缺小女孩儿喜欢。他和我重遇后就热烈追求我,也有年轻女孩儿问他,按照他的条件,他完全可以找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再婚再育,为什么找我。我对象说“懒得费劲”。
我们恋爱一年半,度过最初磨合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用揣摩对方想法,无需猜忌对方手机是不是有秘密。我们在别人眼里似乎仍然是并不靠谱的关系(并不愿谈婚论嫁)可我们彼此拥有前度婚姻里从没有过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我和他都“懒得费劲”,其实又都很默契的经营这段感情。
离婚第三年,我从自卑自怜里终于走出来,开始带着孩子旅行,和孩子一起学习独立面对生活,正视我的缺点和遗憾。我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离婚第四年,我终于获得内心平静,没有男人,没有爱情,但是我在带娃过程里,在和好友看电影逛街旅行里,那时候的我,在朋友和同事评价里都是“闪着光的!!”我感受到内心宁静的幸福。
离婚第五年,有一个同龄的男人像少年一样热烈追求你。我感受到恋爱的幸福。
离婚第六年,有个伴侣不用你说太多话,彼此就懂得心意。懂得收起一部分自我去适应对方。同样也是稳稳的幸福。
这得看她对幸福的定义的理解了,个人认为只要愿意相信爱情,就一定能找到幸福。
再婚后能不能幸福?不能绝对。但我真没有见过一个再婚后过得好的。
不一定,更多的人是一时冲动,气愤或是赌气,不服输。
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不是想等就能等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