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天生的。当然,后天的锻炼,可能会稍微提高一些智商。但是底子不行,再提高,又能提高到哪里去?我认为,除了逻辑,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再能表现智商了。逻辑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够自洽。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逻辑自洽也是在你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自洽。也许有一天有了更多的知识补充,会打破以前形成的逻辑链。所以,有的人,虽然知识不丰富,甚至说的是错的,但也能感觉出来很聪明,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那是合理的,一旦有一天他得到了知识补充,他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有的人,看起来懂得很多,可是一深聊就知道是个傻的。知识和逻辑没关系。因此,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思维习惯,因为只有一种思维,那就是构建逻辑链。没有逻辑的东西,那也能叫思维?既然没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又何来的影响智商呢?
我个人觉得和思维有很大关系,我从小就喜欢写数学应用题,不喜欢写纯数学计算题,我觉得很枯燥,后来就喜欢物理,我觉得物理和小学的数学应用题差不多,挺有意思的。因为不喜欢数学到现在都没有养成“数学思维”,有个很明显的感触就是:我写物理题知道从何下手,“有路子”;而数学题像一个完美的圆,我走不进去。物理公式在我的脑海中都有具体的东西可以代表,电就是电,力就是力,有一个理所当然的定义,可以互相变化;而数学没有,数学公式在我眼里就是一串字符,我能做的只有把数字带入进去,我不会变化它们,它们长得都好像,很容易就忘记了,做这题目就会突然有种恍惚感:我是谁?我在干什么?这是嘛玩意儿?对数意味着什么?三角函数是干嘛的?为什么平面和直线一会平行一会相交?
智商的效用是什么呢?雇佣一个高智商(测试分值高)的人,会比一个低智商的人带来更大的利润么?或者说让高智商员工当领导更能发挥团队效率?我对此持否定意见,因为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招聘员工也不需要笔试面试,查看专业和技能了。只需要招聘高智商人并且按智商分值给薪酬就行了。因为按照智商鼓吹者的观点是,高智商人学习能力强,所以稍微培训一下就行了。我不否认智商测试的科学性,但是请把智商测试看成九型人格测试那样的测试。炫耀智商的感觉就像是:我没钱但是我长的帅啊,我没钱也不帅但是我身材好啊,我没钱不帅又肥但是我智商高啊。
我见过情商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把世界划分为:“我”和“非我”,并且把“非我”视为对自己的否定。于是他们把所有和自己不一致的、不认同自己的,都视作“不正常的”,“不对的”,甚至视为对他们的“攻击”。所以包容性比较差,执着于“对错”而不太懂得顾及他人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情商低”。高情商的人会把世界划分为:“自我”和“他我” ,他们会知道,和自己不一致的、不认同自己的,只是因为他人与我们不同而已,不代表“自我”就是错的,所以他们包容性更强,共情能力更强,更能尊重和接受差异。
思维习惯并不能反映智商。题主并不擅长数学,反映的是不擅长数学思维,这是众多的思维方式之一。很多人觉得数学好的人智商都高,数学不好的人智商都低我猜测是因为数学被广泛用作开发智力的工具。同样,我相信任何一个小孩子多会写几个字,多能背几首古诗也会被大人夸聪明。大部分人从小耳濡目染数学,这种大量的接触使得智商高的人从概率上来看更容易数学学得好。事实上,让两个智商有明显分别的人同时学习任何东西,在给定时间假定同样努力程度的情况下,智商高的人都更可能学得好。
思维习惯的不同确实会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但我不知道和智商是否有关。智商的定义还有争议呢。思维习惯是可以训练的,有些人只是碰巧无意中练过。并不是刻意训练,而是在学习各种东西时偶然试了试,觉得很好用。当然也有人是看书学到的。有些人父母一辈就掌握了一些思维方法,那么父母会在这些人小学幼儿园的时候就慢慢培养。练了十几年的人和没练过的人比起来自然天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