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我爸从来没有管过我,天冷了,别人送衣服,爸和妈妈说我能借到衣服,高中住校,一月一回,有时候推迟一周回家,也都是同村家的男孩子去我家问我回来没有,爸妈从没有主动去他家问过。可是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他们尽其所能了,因为他们也很忙,负担很重,爸爸是教师,下班了还要和妈妈一起种地。 不过我心态好,我每周至少一个电话,半个小时以上。每次只要有假期,远嫁的我都回家陪他们,好几年没能长途旅游了。 哥哥姐姐也在外面,很少打电话,我会和他们沟通,也偶尔打了。 对他们好点吧,一个电话可以让他们开心好久,他们很孤独。
我自从上大学后。每周都会给我妈打一次电话,电话内容也肯定是往好了说,有一次我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回宿舍后立马打电话给我妈,在电话那头,我能明确感受到我妈的喜悦,我觉得成年后的我们就是应该对父母报喜不报忧。首先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有能力能够承担起自己的事情。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孤独的,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处理自己的问题,不能总是依赖别人、父母、人和人都是会离开自己的,所以一定要能够适应这样的方式。
我的家人非常关心我,特别是妈妈,经常打电话事无巨细地问我关于工作,情感和生活上的问题。然而,对于父母的关心,我会有意识的避开,尽量不谈遇到的挫折。”我把朋友圈做了一个分类,每当发一些带有负能量的心情时,我就不让妈妈看见。她知道,如果妈妈看到我发的朋友圈后会担心,这种担心会转化成焦虑,结果就是,妈妈会比平时更频繁的打电话。如果我没有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会更加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选择报喜不报忧了。
有一次,因为我自己的失误,工资就丢了,没有打到我的账户上面,那几天其实工作和生活都还很正常,但是就是常常很惋惜,然后我跟我妈说了一下,我妈也很替我难过,我给她说我发工资给她买礼物,她很高兴。但是丢了钱,她也很替我难过,我自己本来就够伤心了,还得负责去安慰我妈,想一想我也是够累的了。所以,报喜不报忧都是有理由的,一方面怕父母跟着上火,另一方面自己还要负责安慰,很累人的。
孩子认为自己不好的情绪感受会引发父母的焦虑感。让父母操心,是不应该的。孩子会在心里认为:我们存在的价值是让父母的日子过的更好,如果让父母焦虑了,这是不孝的。站在父母的角度上,他们会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在各方面最好都是顺顺利利的,一旦我们跟父母说了不顺利或遇到的不好的事情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所以,孩子对父母更愿意报喜不报忧。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不好的感受会引发父母的焦虑。作为子女,我们会在心里认为我们存在的价值是让父母过得更好,如果让父母焦虑了,这是不孝顺。如果我们跟父母说了不顺利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所以说打电话报喜不报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