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订货量=最近一周的订货量X订货系数。基本订货量是订货周期内按常规预计的最大的销售量。如果仅订这么多数量,在订货周期末就会出现货量不足或断货,如果再次下单订货到送货,那么最少也会出现两天的缺货,而对于库存过多的商品又造成了商品积压。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那么,就要在确定了基本订货量之后,再减去当前的库存加上为保证陈列面丰满所需要的满排面量,这样就既不会造成缺、断货,又不积压库存造成资源浪费了。订货量的计算公式为:订货量=(基本订货量-当前总库存-在途库存+满陈列量)/订货倍数(结果一般应取整数)其中,满陈列量指用现有或计划陈列方式下达到丰满等陈列要求时的数量,不仅指满排面量。订货倍数为公司销售单位与供应商最小包装的换算单位,下订单时的订货数量必须是订货倍数的整数倍。(例如:货物A销售单位为1包,供应商每个最小包装单位为12包,这里的订货倍数为12, 订货数量一定为12的整倍数)。部分商品可与供应商协商不考虑此项。这个公式仅仅是在常规情况下的订货量。参考的订货量也是正常销售量,它只能告诉我们按过去的销售,现在我们应订多少,而对未来的情况不可能有充分考虑,订货时应参考该产品或同类产品以往的销售数量,同时还应考虑促销售价、特价浮度及竞争商品、有无库房,陈列排面,周末节日差异,大单购物的情况来调整订货量。
订货量是指该交易品种已签订电子合同,尚未转让或交收的合同标的数量,即持仓量。根据双方交易指令类型的不同,如成交100批,订货量可能出现三种变化:
(1)增加100批:双方交易指令的“订立/转让”项均为“订立”,即买卖双方都为加仓。(2)减少100批:双方交易指令的“订立/转让”项均为“转让”,即买卖双方都为平仓。(3)不变:一方交易指令的“订立/转让”项为“订立”,另一方为“转让”。即一方是加仓,另一方是平仓。知道了订货量的含义,交易员就应掌握如何通过订货量的变化去发现即将发生的行情。在交易过程中,把握好订货量的变化比其他任何技术指标都有用,含金量高。特别是当月或近期仓单,由于订货量的变化而引起的价格波动是对基本面的最直接的反映。
基本订货量其实就是订货周期内按常规预计的最大的销售量。基本订货量的计算方法有 三种:方法一:基本订货量=上月总销售量+当月天数x订货周期x订货系数。或:基本订货量=上月总销售量+月订货次数X订货系数。或:基本订货量=上月日均销售量X订货周期X订货系数。方法二:基本订货量=月均日销售X(订货周期+安全库存+送货时间)。方法三:基本订货量=最近一周的订货量X订货系数。当月或近月仓单的订货量较大,订货量不见减少且价格稳中有涨,说明基本面看好或有可能逼仓,该时不宜做空,多单应坚决持牢,得必大于失。当月或近月仓单的订货量较大,订货量大幅减少且价格下跌,说明基本面不理想,该时不宜做多,应立即在中远期仓单上建空,必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