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好几年了,我明白了好多的人情世故,比如在跟领导或者同事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点菜,不要傻乎乎的把菜单给对方,这是一种尊重,因为只有自己给别人点菜才是表达对对方的重视,如果害怕那就捏不准对方的口味,可以询问,这并不会有损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刚毕业的时候,我还让别人点过菜,时间久了熟悉了,一个老员工告诉我,千万不要这样,那样很不尊敬人。
刚入职的时候,我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都不敢问别人,生怕别人害怕,因此出了好多的错误。很多人到一个新环境常常会羞于询问,害怕别人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完全不必这样,越是不懂越是要问,问同事,问上司,想尽一切办法解开疑惑。不要想着会有人注意到你的问题,主动给你答疑解惑,要知道每个人都很忙,你并不是地球的中心。
所有的人都为此付出成本,但又是受益者。在商业化盛行的今天,农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人情和信用观念,构成了独特的乡土价值观。都市人的人情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正在走向商业化。人情的存在不仅扭曲了看似普世的信用价值观,令许多商业信用模型失灵,更使得社会及商业关系复杂化。
人情又是一种债务,一份责任,无形地制约着人们的自由,使人在得到情感保障的同时,也让人倍感还债的压力和义务,甚至感觉到是在为别人活着,有一种说不出的牵挂和不安。在官场上,人情与社会信用是官员内在矛盾的纠结点,他们时常要在成为孤家寡人和滥权之间做选择。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情是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一大特色,人情与信用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两者都有相应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时而难以辨别,时而可以互相转换。
没有人际关系就跟上课你没有本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借你一本一样糟糕……工作不可能万无一失,总会有意外,如果没有额外支援,一定会被自己给压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