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作为余华先生的经典小说,相信看过它的人,看懂它的人内心都会有一种对活着的理解,里面的苦难与悲剧,全发生在一个地主少爷的身上,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告诉我们,时间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因为时间不需要通知我们就改变了一切。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儿子小时候开始读,一直到现在8岁的儿子给1岁的女儿读。1岁4个月的女儿每天抱着这本书,不管看到爸爸、妈妈还是哥哥,都会跟着大声吆喝讲讲“爱”。4月初1岁的女儿突然睡前大声地吆喝“爸爸,妈妈,哥哥,爱!”“爷爷,奶奶,爱!”“姥姥,姥爷,爱!”不得不让我赞叹这本书的神奇。
彼得兔的故事,应该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吧,主要是这个形象太经典了,我没有一开始先给孩子讲这个系列的故事,而是为他准备了适龄看的纸板翻翻书。果然在2岁多的时候,会被书里“藏着”的部分感兴趣,喜欢拿小手去抠。直到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看,我猜可能他已经能非常熟练的记住每个小机关后面的图,在我们一起读的时候,他总能提前说出来,这样很有成就感,另外就是彼得兔确实是很可爱的形象,过目难忘。
《野兽国》这是我接触绘本后不久的一本书,当时没觉到到底有多神奇,后来看过阿甲老师的解读(虽然阿甲老师说现在回头看当时解读觉得不是很好,但是当时却打开我看绘本的另外一扇门),将这本书的作者莫里斯·桑达克惊为天人。后来读的绘本越多,回过头去再翻看这本书,收获也就越多。再后来收集了好多桑达克参与绘画的绘本。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接触到了最经典的绘本,即使初识并不相知。
《哦,我的帽子》,这本大开本的立体书,是大宝最近反复要读的书,有时候他也会自己拿着看。制作精美,故事也很有趣,细节里有不少可爱的法式幽默,因为这本立体书没有互动的小机关,所以看起来也不那么费,虽然经常拿出来读,到现在才坏了两个小零件,都已经黏贴修复了。所以给3+的宝宝看应该是没有问题,孩子会被有趣的立体呈现方式吸引,跟随故事一起探索,哦,我的帽子去哪了。
《道德经》,典型的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自知者明,无论我们读没读过这本书,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这种文化的印痕,有了一定的阅历,回过头来读这本书,会有妙不可言的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