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社会足够繁荣,不组成家庭,光靠个人的资源也能够生活得不错。加上,社会化大分工解决了吃饭、洗衣、清洁等以前只有家庭才能完成的杂务。既然,结婚了并没有比不结婚生活质量提高,那么,为生活而结婚,为结婚而结婚的人都会减少。这两种人减少以后,你觉得,光为了爱情而结婚的人能有多少?婚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婚生子的继承权,解决之前在群婚状态下无法确定后代血缘的问题,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对男性更有利的制度。
一部分女性不愿走入婚姻,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仍然愿意结婚的女性变得供不应求,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提高。男人要付出更多有形的财礼和无形的尊重、爱护、分担家务,才能够娶到老婆。这个成本,有些男人不愿意承担。而且没有婚姻,他们依然能够活得不错。吃饭靠外卖,洗衣服靠洗衣店,清洁靠家政阿姨,。那么他们自然没有动力,付出巨大代价来进入婚姻。男女双方都没多大动力结婚的时候,结婚率当然会降低,离婚率也会相应提高。
比如说我自己吧,我自己恐婚,前男友也恐婚。但是我曾经因为没有安全感和想找个人帮我填补这个空洞而开口让他规划结婚的事情,女生嘛,还是会多多少少收到家里观念和身边同龄人结婚晒照的影响和催化的。当时我提的时候他反应很大,我也很受伤。可是说到底我就这么想结婚了吗?未必吧。一想到结婚意味着两边家庭的责任,姨妈姑婆一大堆,又要和双方家庭老人小孩搞好关系,哎呀妈呀,想起来就想逃!还是过过自己小日子的生活开心多了。
正在恐婚中,原因有二。一是另一半跟自己性格差异大,美其名曰互补,但不够默契,担心对方不是对的人,担心以后接连不断的失望。二是结婚在很多方面限制了自由,包括精神自由,仿佛青春逝去。但还是要结,原因是他人善良、沉稳、顾家、很爱我和包容我,大家都认为我必须珍惜他才对,恋爱近两年,年近三十结婚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但是真的长时间被真的要嫁给他吗这个问题所困扰,直觉老是觉得不是他!
因为,结婚成本太高,婚后生活育儿负担大又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还因为,社会浮躁,产生了很多速食婚姻,其中爱情的基础不够坚实以上因素都对幸福婚姻有很大杀伤力。既然有了爱情也不一定能婚姻幸福,爱情不够就更难婚姻幸福。那结婚的盼头在哪里?结婚的动力在哪里?
没啥好开心的。当下婚龄人群都比较讲个性,爱自由;婚姻在他们眼里性质是“任务”,婚后生活变数太多,会失去自由,可能失去工作,烦恼太多了,安全感太少了。而且在国内,婚姻生活还有个烦人的环节,那就是: 婆媳关系,老辈人也都把婚育看得太重了。还是单身一身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