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一个人来讲,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像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人与人之间就要相互的尊敬、遵守社会公德、建立道德规范,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天下太平。但是无论何时,都会有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违背常理,有些人见者远离、有些人见而不见、有些人会站出来说公道话意图说服。在此时此刻站在道德层面批评他人的人就可以说是见义勇为、维护公德、是正义的行为无可厚非。很庆幸的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不少见义勇为的人、有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的人,这就叫公理、正义和真理,这才是让我们大家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当然不乏有极个别的人 ,自己做的不好却天天盯着别人、说教别人的人,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不管他就是。
对事不对人,对于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最近的事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行为,我想,和复杂的人性有关。一方面有一种渴望得到认同为强者的心理,一方面又有天生的懦弱和自卑;内心深处有着近乎变态的控制欲,却又在生活中承受被指挥的压力。因为他们希望摆出一幅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清纯美好的善良形象。然而他们却忘了,人性最根本的本质根本与这相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从来都是一幅旁观者心态,他们通过抨击他人的不道德,从而达到自身道德感的极大满足,那一刻,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界线,变成了神。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道德评价大概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
正己才能正人,现今有多少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去“教诲”别人而背后却做着自以为别人不知的男盗女娼之事。只不过把站在道德曾面批评别人当做自己的遮羞布,其实内心的丑恶不是花哨的表象所能遮掩的。正常的相对成熟的人有谁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人批评别人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对知其底细有正气的人而言是行不通的。因其虚荣便更经不起不堪,更注重自己的脸面。真正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从不随便批评别人,即便批评也是就事论事,语重心长。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存向善之心,持正义之理,有辨伪善之力。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此有了长达800年的周朝。而战争中,双方也是各执一词,商朝认为周武王不顾百姓安危,视人命为草芥;周武王则认为“君不仁臣投外国”“良禽择木而栖”才是大义,自己是师出有名。与道德绑架有关的词语,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全盘统一思维。我们做事,不应该只从单方面考虑事情,而应该保持理性,冷静的去对待。当道德被滥用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不要让道德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所谓道德是民俗自守的行为规范。有的人喜欢在道德层面去评判别人,这样做无可厚非,不要夸大事实故意伤害他人就好。毕竟道德不是法律,对事物评判没有严格定论。我认为用德德层面去评判他人,做为评判者首先是尊守道德的人。如果自身无德一身病,怎么去评判别人,乌鸦张嘴不言黑,食腐不说酸。所以言他人之过,不如以身作则,守以节操正己正人比评判他人要好的多。当然事不平有人铲,理不公有人平。人在做,天在看道德如网,公道自然人心。
本质上讲,道德是具有约束力的东西,而凡事具有“力”的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工具,被居心叵测者利用,强制他人动作,用于自己谋利。现在,一种“我弱我有理”的风气在社会上蔓延,一些人抢占“弱势”位置,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而道德讹诈会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让对手处于被动。由此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的道德绑架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