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8.82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海原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数字是世界上除了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外最多的一次。1922年八、九期《地学杂志》的资料表明这次地震共死亡人数234117人。海原和固原为其极震区,其中海原县死亡73064人占全县人口的59%,占总死亡人数的31.2%,固原死亡39068人;通渭死亡人数18208人;静宁死亡人数15213人,震中所在地海原县,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地震还压死大量的牲口,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这一次强烈地震给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灾情惨重。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
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毁天灭地。在这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人类科学观测史上记录到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9.5级(矩震级MW)或8.5(面波震级MS),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大震之后,忽然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约15分钟后又骤然而涨,滚滚而来,浪涛高达8-9米,最高达25米,以摧枯拉朽之势,袭击着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和乡村。那些幸存在广场、港口、码头和海边的人们顿时被吞噬,海边的船只、港口和码头的建筑物均被击得粉碎。然后巨浪又迅速退去,把能够带动的东西都席卷一空,如此反复震荡,持续了将近几个小时。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已经被地震摧毁成了废墟,又频遭海浪的冲刷。那些掩埋于碎石瓦砾之中还没有死亡的人们,却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死。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为中心,南北800公里,几乎被洗劫一空。震源在南美,但是地震引起的海啸让地球另一边的日本800人死亡。
2010年智利发生的8.8级大地震导致地球重量分布的改变,地球的转速也由此改变。地震导致地球的转轴移动了3寸(8厘米),自转轴线偏移了2.7毫弧秒,从而让人类一天的时间缩短1.26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1.26秒,尽管改变微乎其微,但这个改变是永久性的。以上,想不到这个回答获得了这么多人的关注。2010年智利大地震时我正上大二,当时有浏览各类新闻的习惯,对智利大地震的相关报道印象极深,看到这个题目时便立刻想起了关于地震导致了地轴偏转的报道。虽然有些文不对题,地轴的轻微偏转并未使全球各地有震感,但也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撼动全球”的程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后,便形成了以上的回答。关于数据的来源,相关数据并非由人们实际测量的,而是由美国的一位地球物理学家用计算机模型计算得出。原理是,大地震造成了数公里长岩石的移动,改变了地球质量分布,进而影响了地球的地轴角度和自转速度。就像花滑运动员旋转时,运动员蜷缩身体就会使自身转速更快,质量分布的变化会造成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影响地球自转。 评论中也有网友提到水电站的建设也会影响地球自转,其原理也与地震类似,都是改变了地球的质量分布造成的,相关内容可参考:如何评价《国家地理》杂志「三峡坝区的储水重量已让地球的自转轴偏移近一英寸,蝴蝶效应将逐渐显现」的说法?评论中有很多网友提到减少的时间都去哪了,这个很有意思。实际上,人类一天的时间缩短了并非人类的总时间缩短了,时间并未减少。我们用天来计量我们的时间,就好比用步数量一段距离的长短。现在一天的时间变短了,也就是一步的距离变短了,假设之前那段距离有100步,现在量出来可能就有101步,但是总距离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人类一生的总时间并没少。比如你之前可以活20000天,如果地球自转变快了,每一天的时间变短了,但是你因此可以活20001天,总时间并没有缩短。其实这个答案也只是用于评价一次地震的强烈程度,对此进行自娱自乐或者学术探讨也挺好的,但还是不要太过认真,一次强烈地震对地球的影响也真的是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