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说,“一夜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表象,因为被发现了才算是发生过,如果再加上没被发现以及尚未发生的次数,其实应该被称作“劈腿”了。
虽然在许多人眼中是件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当事人的角度来讲,“劈腿”的的确确是件特别有吸引力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脚踩两只,甚至更多的船呢?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贪婪,那其实你就舍本逐末了,因为并不是出于多多益善的心态,而是源自对于刺激感的心理诉求。
喜欢捉迷藏的孩子
我们暂时抛开“劈腿”这个主题,回到上小学乃至更早的儿童时代,想想当时的自己有没有玩过捉迷藏或者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从我自己的真实经历来看,似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当“小偷”,正因为如此,这个游戏才多出来一些辅助的规则,比如通过猜拳让最后输掉的那个人当“警察”……
现在,让我们从回忆当中再回到眼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时候玩捉迷藏会喜欢躲起来等着被捉的感觉呢?答案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寻找刺激!
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B,是因为我们处在了“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之下。而在扮演“小偷”角色等待被抓到的过程里,处在那种忐忑、窃喜、无聊、期盼等感觉交织起来的“既怕被捉到,又期待被捉到”的感觉当中,恰恰是特别能满足“自由型儿童”的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需求的。
依然没有长大的孩子
从捉迷藏回到“劈腿”的话题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个爱好的男男女女们恰恰就像在小时候喜欢扮演“小偷”的孩子一样,正是处在了“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之下跟自己的“原配”玩起了捉迷藏……
在讨论“一夜情”话题的时候,有朋友反馈说这绝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双方都是要为之负责的。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事实确是如此。因为,如果当事人体内有更多的“成人自我”来做理性分析和决策,或者有更多的“顺从型儿童”让自己乖乖的遵守道德和舆论规则,也就不会给体内的“自由型儿童”抛头露面的机会了。
平心而论,如果说喜欢“劈腿”的人是依然没有长大的孩子,那么其周围的相关者们就都应该做出一些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他不需要或者不愿意长大呢?
见异思迁~这种人很大程度上是心底没有安全感,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对身边的人也不会抱以认真的态度。说得书面语一点,就是可能他(她)自己本身对爱人这个定义都不是很了解。他(她)只是享受不同异性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这种人只有遇到真正的那个他(她),受了挫折,才可能会浪子回头,当然,也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找不到那个人,因为自己都没有正视过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以及端正对感情的态度。如果LZ很不幸遇到了这种人,两个选择:第一,果断离开,第二,尽己所能让自己成为戒掉对方劈腿瘾的终结者。
可能是有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