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间得以信任,是最大的幸福。现在遇到的这个问题,其基本点也是一种信任,并不是车、房,事业所能的代替的。,也不是百宝箱的问题。
信任是爱的基础。一个时期以来的信任缺失,让真爱失去了基本的建立起来的条件,哪里还有真爱的土壤啊?就是一度建立起来的家庭,在互相猜疑的环境里瘫塌了家庭的信任基础,貌合神离或者背叛就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现象。
信任缺失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是由人类认识的无限性,欲望的变化莫测扩张性决定的。而人类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爱情的美好作为追求的极致,试图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成一种追求,当成一种现实去追求,其失望是难免的。在追求中逐步调整所谓爱的标准才是硬道理。
爱情是美好的,十全十美的爱的追求的渴望也是美好的,可惜了人类的想象力,可惜了人类记录的基本都是爱的悲剧,却发现到自己这里,总希望奇迹发生,希望命运垂顾自己,遇到真爱,遇到一个爱自己的人。
希望好丰满,现实好骨感。赞美可歌可泣的爱情,追求美好幸福的家庭,可惜我孤陋寡闻,我没有见过的所谓的这样的家庭,我总觉得这样的爱情基本没有。我不能说绝对没有,因为太稀缺。就是有,我发现基本上是由初起的两性吸引,到结果的形影不离,到依依不舍的演变。这个时候的夫妻爱的成分,我觉得是一种依赖的惯性,是一种报团取暖的依偎了,是孩子、各种纠结在一起利益拌扯。
爱需要物质,但是仅仅是物质吗?不是!爱的理由冠冕堂皇,而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包容的内容就因人而异。爱是千人千面,爱的照抚需要千手观音的魔幻般的触手。追求爱的人需要千手观音去体贴照顾这个需要爱的人,否则则难以让爱尽如人意。
真爱这个千手观音哪里找啊?我相信朋友自己有能力,有那个耐心和悟性。爱的方面太多太宽了,包容、理解、忍让。也是爱的一部分。好难啊。
初识杜十娘在豆蔻年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被收录进初中教科书。那时的我对爱情一味执拗,认定杜十娘 是个自讨苦吃的女子,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听都听腻了,有甚了不起的。因此对她的故事,也只记得个大梗。至桃李年华,故事仍是这个故事,读完却是掩卷叹息。从胸腔深处叹出沉沉的惋惜。十娘真真是千古女侠。对十娘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她是个目光短浅、被爱情蒙蔽的女子。心说,不然也不至于跳江了。其实杜十娘是极其理性而聪慧的。她并不是为爱盲目的女子。她明白爱情纯澈,和金钱无关;她亦理性,不肯自欺换取现世幸 福安稳;她又明断利落,宁可投江也不瓦全。
我觉得杜十娘是没什么可说的,事实上,对她这个时代的女子,能做到这些已经属于相当勇敢的了。她对自己的身份其实并没有特别介意,依然愿意跟着李甲回家,并且非常“贴心”得准备了对策。她其实对李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她只是错在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她怒其不争,也怒自己。最后跳江我倒感觉是对自己的报复行为。那个李甲也不靠谱,即不能摆脱父母的控制,又自己没主意。什么事情都要等别人来出个主意。他和孙富在一起的时候,交浅言深,什么破事都往外面说。
杜十娘的悲剧在于觉醒不完全,看似很有勇气,其实勇气不足。追求幸福的顺序错了,应该先赎身,在自由身的状态下追求爱情。不应该是有前提条件(遇到某爱人)下赎身。她与李甲的是在春花风月之地认识的,途径不对,本身就注定是悲剧的,杜十娘问李甲要名分很荒唐。另外她怒沉百宝箱不过是一种【报复】的心态,根本也谈不上真爱。除了认识途径不对,对象更是不对,李甲根本不是独立的人更是不懂爱的人。跟不懂爱的人谈爱情,等于对牛弹琴。
杜十娘之所以不赎身是因为她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想让她的他认识她,帮她赎身只是她想让他为她做的一件事,随着事情的发展,他慢慢漏了本色,杜十娘不该拿自己的一生去执拗下去,而应该庆幸早一天发现了他这个大臭虫,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假如她提前告知他她自己的财产,就没有这件事的发生,也就揪不出他心底的丑陋,多少年以后随着生活的变化再经历相似的其他事情,再再伤害她,岂不更惨,早点看清,我感觉是好事。
杜十娘的错在于高估了自己,妄想嫁到李家当正室,这个才是铸成她悲剧的最大原因。试想,现在有个外围嫩模,觉得自己漂亮,男人都想和她恋爱,也都给她大钱花,她自己有点积蓄,也读过几年书,有点知识文化,依靠这些条件她觉得她应该嫁给省长市长,或是王公子。你们觉得,可能么?越是到了上层社会,越是注重背景出生门第。这个是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