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河网密度大,河流多发源于本省山地。干支流平行或垂直于山脉走向,形成 格子状水系。境内河流总长度约1.3万千 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超过0.1千米。全 省江河总体水质状况与2002年相比略有下 降,污染主要集中在城镇过境河段和厂矿排 污口河段。由北向南,闽江污染主要分布在 沙溪和闽江下游河道,主要超标项目为氨 氮;九龙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下降,污染主 要分布在龙岩东兴到漳平的河段及漳州市的 西溪桥闸、石码的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 氮、高锰酸盐等;汀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下 降,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汀观音桥和连城杨家 坊的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晋江水系 水质状况有所下降,污染主要分布在永春城 关和南安洪濑的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 氮;闽东诸河水质状况有所下降,污染主要 分布在周宁城关和福安铁湖,以及蕉城东湖 塘的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五日生化 需氧量;木兰溪水系水质状况相当,污染主 要分布在仙游城关和涵江的河段,主要超标 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五日生化 需氧量。福建主要河流自北而南有交溪、霍童 溪、闽江、晋江、九龙江等。其中,闽江为 全省最大河流,全长约577千米;流域面积 约6.1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流域面积的一 半。上游有建溪、富屯溪、沙溪,均发源于 武夷山地,在南平市附近汇合而成闽江,至 福州市以东分两支注入东海。九龙江为南部 大河,干流长约258千米。各河水量丰富, 含沙量小,多险滩急流,虽航行不便,却宜 于发电,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1 050万千瓦, 居华东各省之首。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长577公里总长2872公河流,为福建水路交通的里,发源于闽赣边界的武大动脉。干支流跨省内36夷山脉,切穿闽中大山,个县、市 流域面积从西北向东南,横贯福州60900平方公里,占盆地,经闽清、闽侯、福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干流州市区、长乐、连江、浩浩荡荡注入东海。以南平、水口为界,划为上、中、下游,南平以上为上游,南平到水口之间为中游,水口以下为下游。上游有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支流呈蒲扇形的水系。中游汇入尤护抚篙幌蕻呵戈童恭阔溪、古田溪,河谷表现为壮年期的峡谷形态,两岸峭壁挺拔,奇峰对峙,江中岩石裸露,礁石起伏,别具一番风光。下游汇入大樟溪、梅溪、这一带沉积作用强,是典型的河浸滩型的河谷,江中沙滩、沙洲嘴每每可见。闽江在接近福州市区时,分为南北两条主干河道,经南台岛于马尾汇合,越闽安镇又分两支入海,并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水系,对灌溉和航运均十分有利。闽江的一些支流还流经福州所属各县,如流经永泰县的大樟溪,闽候县的大目溪,闽清县的梅溪、古田溪、安仁溪等。
闽江是一条既秀丽又雄浑的河流,闽江两岸青山如黛,风景宜人,尤其福州至闽江入海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沿江有金山寺、江心公园、罗星塔、金刚腿、青芝百洞山等名胜古迹。与黄河相比,黄河流域面积比闽江大12倍,而水量只及闽江的五分之四。而且水量变化较少,即使在枯水期也有较多的水量。含沙量在全国几条大河流中也是最少的。目前闽江上游正在兴建沙溪水电站和水口水电站。下游马尾港已建成万吨级码头。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地形多丘陵,西部为高大的武夷山,夏季风遇之形成地形雨,使之降水更加丰富.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则降水少.而福建的河流多发源于西部的高山,故其河流径流量是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年径流量较大,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两大山带对本省的气候有深刻影响。在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而沿海平原和山间河谷盆地的降水量较少。自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大体上呈“两高两低”的马鞍形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