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詹15出了,zoom+AIR max缓震,噱头满满,我全然不顾我有那么多鞋和我大球不好的事实去妄图入手一双詹15。于是放在购物车里3个月,而且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这鞋的测评。有什么脚感澎湃了、宇宙缓震第一了。直到我看了一期xcin的球鞋测评。他们提出来了一个问题:我们平常人真的需不需要那么强的缓震,他们指出在我们不穿鞋的时候从高处用前脚掌落地,真的感觉不到那么强的震感。我测试了一下,用后脚跟和前脚掌分别落地,果然前脚掌落地真的感觉不到什么震感。这也使我认清了,我最为一个126斤的小体重后卫,用不到那么强、那么豪华的科技。自此我就明白了真的不要跟着大波走,干什么都得有点自己的脑子。
同样重要的一项指标,试想一下,在你做急停,做变向的时候,脚下打滑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情,没把别人晃倒自己先拜个年还是很尴尬的。通常来说影响抓地力的因素无非是鞋底纹路和鞋底的材料,另外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鞋底沾灰厉不厉害,假如你经常在地板的场馆打球,鞋底沾灰会滑的一塌糊涂,尤其是水晶底的球鞋(这是我痛苦的亲身体验)。关于鞋底的材料可就多了,橡胶的,复合材料的,皮料的等等,在挑选的之前最好上网查一查,看看纹路和各大评测的说法(通常来说鞋底是人字纹的抓地都还不错),自己先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再去选会比较保险。
我认为其实鞋底的防扭转系统,在篮球场上的转身、启动、变向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经典的就是某克的碳板了,最近JORDAN28和29好像还用了一种更先进的碳板科技,鞋底的材料依然很重要的,针对不同场地会有不同的橡胶底,某克也有针对外场的XDR,但为了达到最大性能而不追求寿命,高端的篮球鞋鞋底更软却更具弹性,在我看来,一双鞋富含了从设计师到人体工程师的天赋,同时蕴藏着无数人的汗水。一双好的篮球鞋的用处就是让你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篮球的天赋,而不需要别的任何因素干扰你。
个人认为球鞋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场地感吧,缓震的话如果不是大体重平常很少感觉得到气垫的反馈(boost和bounce除外),但是场地感是实实在在的,重心高一点和低一点的感觉完全不同…再有就是防滑,打球你穿双磨平了的音速去有灰尘的油漆地试试?不仅做不出变相就是突然加速都能给你劈叉了,刚买的利拉德穿着走路的时候听到刷啦刷啦的脚步声真的好玩哈哈哈,利拉德鞋底比较薄重心更低更贴地,加速更快,有一次穿去体测50米甩同组同学一两米,他们说还没起步就看到我已经冲出去两步了。
我觉得,毫无疑问的一点就是这种气垫科技确实是我们在进行篮球运动的时候使落地缓冲的时间变长,虽然地面反馈给腿和膝盖的力量总和不变,可是单位时间的压力却变小了,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软”!不要小看软这个效果,它不仅让你的双脚不会感觉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相当于给你另外一个“膝盖”,用来缓冲落地时的压力。这一点应该对于篮球这样剧烈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你不想每一次落地都先要脚板一阵麻痛,然后再转身飞得吧?哈哈!
最看重减震,避震无论怎么说都好,一双篮球鞋的减震性能称得上是他们的灵魂,在球鞋品牌的宣传中,这也是被各大厂商所提及最多的。大多数的球鞋减震依靠两个地方:中底和鞋垫。试鞋的时候鞋垫带来的感受会比较直接,踩不踩屎一脚就能感受到,而中底带来的感觉可能需要跳一跳或者跑起来才会感受得到。软和弹是选择球鞋时比较重要的指标,很多时候一双鞋想要同时满足这两点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看你的个人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