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不少寒门出的天才,他们的故事也写在文章里供我们阅读,起一个激励的作用,比如高中语文课本里的《送东阳马生序》。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些寒门出身的成功人士其实也只是占所有成功人士的一小部分。
很多人都觉得,穷人家的孩子,会比其他人做某件事要付出更多倍的心血,所以他们都会成功。但是,其实问题不应该这样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钱人和穷人的区别就在于富人掌握着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资源,而所有的穷人加起来也就是可怜的百分之一,寒门中的成功人士也是在抢夺这百分之一的资源,所以,他们也只是沧海中的一粟。在那些名门望族中,比一般人付出数倍的努力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一出生就拥有着别人辛苦八辈子也难拥有的资源供他们利用,他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再有,出生在名门望族,一出生,就已经具有了优雅、矜贵的气质,再加上家族的底蕴熏陶,远远要比普通人的起点高出许多倍,有什么理由不出现更多的成功者?就说说今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有人去给他们做采访,总结下来,都是平时学习与娱乐劳逸结合,更重要的是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错,基本上全部都是小康以上,给自己学习提供很多物质的帮助,然后父母自己本身也是生活作息规律,会每天自己学习的人,无形之中就给孩子们做了榜样供其学习。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使你不是天才,靠后天培养都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现在你再回首看看,穷人家出的成功人士还多吗?就算有,他们成功的高度又有多少呢?那是远远比不上这些手里就握有大把资源的富人的,而这种现象,不论古代现代,不论国内国外,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这个现象其实还是很正常的可以说,因为如果真的把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综合素质在一起比较的话,我觉得城市孩子的综合素质会甩农村孩子一大截,可以说这是真的,虽然我们可能不想看到,因为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有一些怜悯之心,觉得他们家庭本来就很贫困了,但是教育却也没有给自己孩子一个很广阔的平台。虽然不甘心,但是我真的想说,其实这种现象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是一件坏事情,但是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不得不去选择的一个事实,对于社会竞争来说也很正常。
就是一个高考状元说的,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厉害,就是家里很厉害然后自己也很优秀的那种。引发了大家关于这个的讨论。但是其实想想这样很正常,因为城市的孩子家庭比较富裕,压力很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往往没什么顾虑,而且从小到大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孩子往往能够从小就培养很多的兴趣和才艺。
学习方面更是恐怖,从遗传角度一般智商城市孩子都很高,所受的教育更是多的不行,有如此之多的学习辅导班,可以说完全是甩了农村孩子十八条街,坐拥许许多多的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就在高考题预测方面都真的了先机,然后看看招生的话一般名校对于北京上海等市的孩子们的分数要低得多,不能说是不公平,我觉得更多的是对城市学生素质的一种认可,所以寒门难出贵子是很正常的。
我不知道大家对寒门是怎么定义的,有些人总喜欢把农民的孩子定为寒门,把年入千万上亿的家庭定义豪门,将两者对比自然得到寒门难出贵子的结论,从而忽略了中间十之七八的人。我认为将年入五十万以上的家庭或有编制人员定义为非寒门,恐怕只有三至四成左右的人可以定为非寒门,那么有六至七成或者更多的人可以定义为寒门。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寒门子弟。所以从人数上来说寒门不难出贵子,就个体而言的确是难出贵子。
虎父犬子的故事历史上比比皆是,否则又哪来那么多的朝代?出身也许可以决定性格,但肯定决定不了智商。所以平民出身的我们路也许会走的坚难点,但我们是大多数,出身很可能决定不了我们的未来!
富人孩子的路家长早就安排好了!只要规规矩矩,一出来就是贵子!就算他们素养比寒门学子高,没有父母的帮助,大家也没有多少区别
我感觉差不多,因为高材生都去大城市干事业去了,他们结婚也找和他们学历差不多的,高材生不是当官就是老板,
挺好的,很公平,人家好歹也积累了几代人的努力。怎么可能你一个穷乡巴佬读几天书就想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