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巨大的风电运维市场吸引开发商、整机商、第三方企业纷至沓来。“混战”之中,三大掘金者如何找好自己的位置?风电后市场将怎样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12月2日下午4时4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05线DF05-07风机轰然倒塔。塔筒从1/3处拦腰折断,叶片碎壳散落一地,机组损坏严重。事故位于宁夏银仪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大水坑风电场。该风场于2012年10月31日正式投运,场内共有风机96台,总装机容量99MW。“目前,风场已经立即开展对所有风机各种保护装置动能、保护定值的正确性、完好性进行检查,详查风机叶片、塔筒,确保风机在紧急工况下安全停机。”涉事单位宁夏银仪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
这里曾是空旷了数百年的荒漠戈壁。随着数百台风机的点缀,荒漠戈壁逐渐变身为一片“白色森林”。与此同时,风电亦取代水电成为宁夏电网第二大电力能源。然而,偶发的风电事故也在不断地为筑梦者敲醒警钟。低价竞争、技术参差、人才流失、缺失的运维标准等埋下的安全隐患,正成为扰乱风电运维市场秩序的幕后推手。《能源》记者独家获取的一份某财产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2016年6月,该公司累计承担国内风电项目566个,累计承保保险金额约为6423.33亿元。其中各类事故有效报案件数近5312笔,累计赔付金额达到4.9亿元,而“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占事故保险的大头,约为6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另据业内专家测算,单台风机年满发电收入约为160余万元,若发生一次重大事故,更换费用总和可能突破百万元。以一台1.5兆瓦的风机倒塔为例,损失或达七、八百万。市场投保产品质量险的巨大潜在需求,戳破了“风”光无限的外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庞大的风机机组之中,仍存各种陈旧顽疾。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风电累计装机1.57亿千瓦。到2020年,11万台风机都将出质保。按照每台风机每年10—15万的运维费用估算,风电后市场规模将达110—165亿。在如此之大的一个体量市场中,大多业内人士认为事故比率并不算高。多数机组本身并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故障大部分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一致性问题所致。上述保险资料印证了这一观点,风机部件由于生产加工工艺当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仍旧存在。以该保险公司承保的某公司风电场项目的叶片问题为例,采集鉴定发现,导致叶片在运行中失效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生产质量缺陷,叶片在制造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检验,不合格工序又不断向前流转(其中合模工序违规作业尤为突出),最终缺陷产品被陆续制造出厂并装机运转。此后,在风电机组仅仅不到两年的运行时间里,叶片因自身缺陷无法承受正常的运行载荷作用,导致质量事故不断爆发,最终出现大批量失效。
中国的各类市场总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风电后市场也未能免俗。数年前整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后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烙下了难以祛除的不稳定因素。一些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的企业加入行业竞争,跟风模仿,鱼龙混杂,招投标价格背离正常范围,部分甚至陷入价格战,无序的竞争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近日,处于漩涡之中的国内某独立第三方企业总经理李晓峰(化名)头疼不已。其企业2017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平均毛利水平不断下降,致使企业整体业务规模同比均有一定下滑,市场开拓营销难度不断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