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大多数人觉得镜头选择没什么好深究的,你要拍一个wide shot(远景)你就拿一个广角头,generally 35mm or less on a FF35 camera(通常在FF35相机上用35mm或者更低的镜头),如果景别紧一点的,那就用长焦,FF35相机上通常是70-135mm焦段的镜头。但 是,我总觉得在选择焦段上总还有点别的神马的。曾经问过一个老摄影师,为什么选23mm不是21mm,然后他给我的回答是“well, it depends on long years of experiences”。拍摄的时候试图把你的地平线摆放进去,这样会创造出一个场景的电影感。如果你要表现你的英雄夕阳下逝去的青春,那么你的地平线就会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如果你拍的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那么你的地平线比较可能会在中间。如果你拍的是醉汉被扔出酒吧开始抽西瓜刀砍人,那么你的地平线应该是在画面的上方。 选择镜头的高度:拍电影的时候除了恶心的收音,烂俗的灯光之外还屎b的被搞砸的情况,那镜头高度一定是其中没有之一:相机究竟该放在哪个高度?林林总总的高度皆在讨论范围, 包括脚架的高度,手持的高度还有dolly的高度(不包括doggie cam和摇臂的高度)。这些以后我会放在相机运动里面说。如果拍特写摄的时候略微低角度(比胸高再低一点点),然后我们会有个轻微的仰角,那么你的演员真的就从整个荧幕上蹦出来了,观众会觉得找个庞然大物的演员好高大上,所以他们表演的角色也很高大上,说的话也很高大上。中景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到腰部高度,还有群演比较多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个高度。这样很容易把重要的东西放到画面的三分线上,这也是dolly的正常高度。
实际上,对我而言,我只能通过景物透视压缩的程度来根据画面来判断大概是长焦,中焦,还是广角镜头。具体的焦段,比如16毫米,还是18毫米还是20毫米,或者长焦段 50毫米,或者60毫米,我是无法判断的。另外同样一个镜头。比如35毫米的电影镜头,如果安放在16毫米摄影机上,或者是3/4英寸的ccd上面,就成了70毫米的景深效果。因为它只占有了原来35毫米镜头像场范围的一半左右。这样就更加无法判断焦距了。除非你实现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规格。另外对于变型宽银幕镜头来说。它的判断标准就更加奇怪了。比如一个60毫米的变形宽银幕镜头。它在垂直方向的实际像场范围和普通35毫米电影规格的60毫米镜头差不多,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却有接近35毫米的宽度。不是非常专业的摄影师是无法判断的。
通过正常的电影画面,来定量推导出焦距,从数学上看,是一个典型的反向问题,而且是一个没有唯一解的反向问题。因此,要相对精确地进行量化估计,就需要一些参考,例如在场景中人为放置一些标记,预先对不同镜头的特征进行测量。题主可在Google Scholar搜索栏中输入"estimation of focal length",自行搜索一下相关的论文。如果只是做定性的判断,可从人的感官角度出发,抓住一些与焦距有关系的视觉特征,如景深、透视关系、镜头的光学畸变等等。经常玩摄影的人,都能通过画面猜测出镜头的大致焦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