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时间的问题,因为大家有了家庭以后,为了生活,成天在外忙碌着,好歹有个空闲的时间,也会陪陪家人,而朋友也如此,但是朋友的话,感情不会因为不见面而变淡薄的。
这里说一个故事吧,我有一个青梅竹马,和我从小到大都一起玩,我们一起玩洋娃娃,一起过家家,一起被男生欺负,一起反抗男生,我们一起玩到了大学,我们一起度过了16年的光阴,我们默契的和双胞胎一样,甚至不用开口她就能知道我要做什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就因为我去了外地读大学后,距离越来越远。当我回来家乡时, 我不知道我们曾经最爱吃的小吃店被拆了,不知道新开了好喝的奶茶店,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开始喜欢粤语歌,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火锅现在可以接受清汤锅,然后我们渐渐的从大一的每天都会跟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周联系一次,后面变成一个月联系一次。当我回家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约着对方出来逛街,会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可是再也不会因为想喝奶茶而把对方从家里叫出来,也不会因为小事而哭泣。而我们都不哭不闹的接受了这个过程。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在长大吧,从心灵上从身体上,无论是曾经多好的朋友也好,是几岁认识的也好,随着你们个人阅历的蹭长,如若有一段时间或者空间的分隔的话,都会让感情逐渐变淡,因为对方无法在第一时间和你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但是也不用担心,毕竟曾经发生过的事都会存在你们的记忆里,你会一直记着有一段这么美好的经历,有个如此贴心的人,不是也很好吗。
真正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能理解和体谅。你所讲的朋友不过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你们在一起了很长适量,彼此有些熟悉罢了,比如大学,比如短期的工作,这些关系一般都不会经历什么大的变故。离开了学校,随时这都有可以替代的人,于是那些人就变的可有可无。另外,毕业之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的状态以及心理也在随之变化,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和想法都不一样,于是你发现大家偶尔聚在一起也没什么可说的,还不如不联系,这都是正常现象。人这一生中,总有无数的人来来去去,淡了就淡了吧,总有其他人会补充上来的。
我们长大了,长大后不是别人变了,而是自己变了,变得不再纯真,变得不再善良。犹记得,曾经有位同事向我诉苦,自己的孩子面临中考,学习不是很好,看我大学毕业,能不能介绍下自己的朋友帮忙辅导一下课程。一段时间后,我朋友找同事要补课费的时候,同事气急败坏的跟我说,我又不差钱,看你学历高,找你帮个忙找人帮我孩子补课,我天天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他还好意思要钱?很多人都这样,不愿意自己吃亏,但我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每天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辅导你家的小孩,收费不是很正常的吗?现在的培训班哪里会免费给孩子辅导?越长大越孤单,不是别人变了,是你自己变了!
个人认为:大部分是因为大家都结婚生子,事业、家庭、孩子教育……这些都是需要花重心去经营的,缺少了一份当初单身时说聚就聚,说走就走的潇洒。而已经结婚的人和还在单身的人之间交流话题也会产生隔阂,因为当你在谈相夫教子的时候,大龄单身的朋友无法融入;而单身朋友在谈歌剧明星时,已婚的也觉得时隔境迁。因为大家的圈子已经裂变了。
朋友,从字面上解释就是需求相同的个体在一起。人类生存要从外界获取各种需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当个体间需求相同会产生行为共鸣,就会产生需求联系,个体间就变成了朋友敌人关系。物质方面可以用等价买卖解决,形成物质交换性的商业朋友关系,利散而尽。情感上的需求狠含糊没有明朗的界限,时间跨度也大。随着年龄个性阅历人文习惯打猎方式的不同,朋友间会聚会散,如同在不同的餐桌上进餐一样的流水交换。朋友是相互依存的一双双筷子,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刀叉,随着个体需求的变化,朋友也在不停地交换。朋友的核心是让自我活的更好的一种方法。聚散都是自己需求的最大化的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