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年轻人有钱,所以不像老一辈那样砍价,这个观点真不知道是什么思路总结出来的,年轻人怎么会有钱?年轻人永远是这个最穷的人,因为赚钱需要能力和经验,年轻人两方面都不行,需要培养和学习,由此需要时间。所以,年轻人不砍价很多时候和年龄没关系,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年轻人消费的场景,根本没办法砍价。在菜市场可以砍价,也可以要葱,这些年轻人都会做,就算一些抹不开面子的,也会顺手说一句“零头抹了吧”。可是很多年轻人消费是在超市啊,都明码标价贴在那了,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愿意在超市砍价,售货员也没那权利给你降价啊。这就是所谓的:商品化社会的构建,也极大的削弱了砍价的空间。而且,年轻人买衣服什么的,也都是在各种品牌店,最多问一句有没有折扣,非要死磨硬靠倒是能打个九折,结果出门左转到折扣店一看,人家打八折。
要知道,在标准化的时代,是有专门打折的地方的,想买便宜的东西,就去适合的消费场所,这是年轻人在这个时代所学到的经验。举个简单的例子,小菜市场产品品种少,价格相对较高,但是胜在便利,下楼就有。大市场种类繁多,价格也便宜,但是往往要走很远。我们在城市生活,是要讲求便利的,这就是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时间的节约要比金钱的节约更有价值。年轻人生活压力那么大,每天朝九晚九的, 有那闲工夫睡个觉不好吗?买根儿黄瓜都要一个小时,这时间成本算下来,省那块八毛的怎么都不合适吧?这方面莫说是年轻人了,父母一辈也能算的明白,但是老人有可能为了便宜几毛钱跑个十几公里。这也没办法,毕竟他们有空,而且呆着也是呆着,当遛弯了。
因为没有砍价之处,你去各大商场看看那些东西,只要稍微带点牌子的,哪有给你砍价的机会?导购一句话,我也是为老板打工,就这价,爱买不买,有的是人买。在一些小商店还会有人砍价的,不过那也是在人多的时候。比如三五个人消费几百的。一个人去消费几块钱是个人都不会去砍价。这是一个趋势吧,所有人更愿意买明码标价的东西吧,而明码标价最好的就是不会被顾客以为你的东西卖给别人和自己的价格不一样,这是一种公平的表现吧,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比如去海底捞KFC吃饭,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砍价,而去一些街边小店,绝大数人会和老板砍价,如果有服务员的话那可能就不会砍价了,你懂的。
我觉得是因为不懂,而且年轻人要面子,我一直特别佩服妈妈,她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多少钱,和她出去买衣服真的长见识,有一次和妈妈商场买牛仔裤,那个店家张口就要260一条,妈妈直接说80,我都感觉自己站不住了,因为本身也不缺钱,自己可能也会讲价,但是最多说220,可是没想到的是,最后那条裤子120买到了,我和妈妈还在360买过运动裤,200多妈妈直接就把钱掏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不降价,他说这种店本来就不降价,而且专卖店东西要好,有些东西料子一摸就知道值多少钱!妈妈还是厉害呀!
年纪轻,见过的世面和社会的阅历就相对较少;在社会经验相对欠缺的情况下,使他们不但在与人的交往中还有胆怯和害羞的心理,而且对社会上的许多事情还存在一知半解,心中没底;就更加减少了他们在与人交谈时说话的底气;使他们在买东西时不喜欢与商户进行讨价还价的交谈!生活经历少,对于钱在生活中的节约和能省则省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感觉。总是认为钱是靠赚来的,不是靠在讨价还价中省下来的。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砍价,是能更好的把握商品的价格体系。买衣服到zara,反正就是那价,很潮也很实惠,符合要求,而且没有讲价的空间,要么买要么不买,如果要低价点那就到它打折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砍价,而是用工具直接比价后选择。全国各优秀品牌的东西,在淘宝、天猫、京东上都有价格,还有对比,在实体店看中了,觉得价格高,网上下单用券,价格也就降下来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