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后,我第一次去嘉兴,返程时,哥们儿给我买了一大兜肉粽子带回北京,之后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吃一个肉粽子,每一粒米都不舍得落下,恨不得去刮那粽子叶。而甜糯的枣粽子,我再也没有吃过,也从不去想它的味道。这不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
我曾有个朋友,是我用肇庆裹蒸粽才搞定的。一般来说,对于嚷嚷对肉粽无感的北方兄弟,五芳斋就可以搞定了。一个六七块钱精致点的蛋黄肉粽,足够让他叛逃阵营。但是偏偏遇到一个嘴硬的,咬一口,表情没有变化。娘的,职业玩家。我们人是天生喜好肉类的,只要平衡好糯米与肥肉、瘦肉的比例口感,再注意一下所选肉卤的咸淡,多数人是可以很轻松滴拿下的。不过总有一部分人,他对粽子的态度从来都不是为了那块肉,所以你再在粽子里加肉也打动不了他。“老子不差那口肉!”。
我大学之前,只吃过枣的,就以为所有粽子都是一样的馅。在学校里买了个嘉兴粽子,咬一口,愣了,这啥枣呀?拨了拨,掉出块五花肉,震惊了,想找师傅理论,又不敢,扔了吧,有点可惜。左右看看,都能吃,就把五花肉上瘦的吃了,肥的扔了,然后买包榨菜,就着吃米。本来想点心一下,结果省了顿饭。
一个北方人,一个上数八辈估计都是北方人的北方人。听说学校门口的台湾肉粽是我是拒绝的,这尼玛是个什么邪教!你们这是在侮辱粽子,所以被姬友拖着去吃的时候我是想表现我的宁死不屈来着!我的内心那时候都是一排排的江姐在呐喊呀!粽子上来后我吃第一口的时候我就投降了!叛变了!妈蛋呀!!太好吃了!我感觉有火山在我眼前爆炸呀!喷粗来的都是肉呀!老板娘还给了自己调的酱汁呀!浇粽子上真好吃呀!老板娘再来仨呀!吃两个打包一个最后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来着,因为最后在我连吃一个月后,这家店倒闭了。
小时候家里节俭,外地工作的舅舅回家带来了肉粽子,我霸占了三颗,然后就含着泪,怎么吃也吃不下啊,但是必须吃啊,因为这是没见过的啊。
刚上大学的第一年,作为一个刚从广阔大西北来到江南的妹纸,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每天早上在早餐店买包子的时候,总有人跟老板说:“老板,一个蛋黄肉粽”。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想亲自试试这个受那么多人喜爱的“蛋黄肉粽”是什么味道。那天,我鼓足勇气买了人生中第一个“蛋黄肉粽”。小心翼翼捧着它爬上七楼,回到宿舍,坐毕,打开袋子,一只黑乎乎的粽纸出现在我面前。隐约中可以看到粽米粒中夹杂着的肉末。哦,原来就是酱油糯米再加点肉末呗。我放心大胆地咬下第一口。桥多麻袋,这是什么口感,软软,滑滑,还带着些许肉腥味,口腔里的不适感一直延伸到胃部。伴随着一股排山倒海的气流,一大块肥肉被我吐了出来。对的,那个可怜的小蛋黄还没被我精心品尝,就连着只被咬了一口的粽纸一起被扔进了垃圾桶。从此,那一口肉粽变成了我多年的噩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