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真正了解情绪的来源,才可以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所作为,通常人们对情绪的了解很少,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感觉到无能为力,常常被它牵着鼻子走。
通常人们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有三种途径:
1、忍,隐藏在心里。
2、发,发泄出来。
3、逃,使自己忙碌不去想有关的事情。
其实这三种途径都没有效果,容易在日后形成后贵症。 “NLP”学问在处理个人情绪上有很多技巧,可以分为两种,治标和治本,鉴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完全给你展开,我给你说个框架,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去找相关的书箱或者课程学习。
治标的技巧可分为四类:
1、消除。
把事情引起的情绪消除掉,使自己在回忆那件事情的时候,内心感到平静。这类的技巧,包括,快速眼球转动法,消除因亲人去世的悲伤法,改变经验元素法等,比较复杂的技巧,有消除恐惧法,重塑印记法,或者情绪失常法等。
2、淡化。
把内心的大部分情绪感受化解,只剩你轻微的感觉,这类技巧包括现场处理法,逐步抽离法,生理平衡法,混合法,海灵格法等。
3、运用。
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力量便是指引我们行动方向,所以,凭着内心的情绪,我们可以做很多,使自己提升、三赢的事。
4、配合。
接受内心的情绪,做最能配合它的事。就如疲倦时不宜开车,心情不好时避免做出重要的决定,愤怒和有压力时去运动而不要谈判,担忧和伤感时把需要处理的事情减到最少!
治本的技巧也可以分为三类:
1、改变本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因为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当它们改变了,同样的事情出现时,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变得不同,这类技巧包括:换框法、信念种入法,价值定位法等。如果所涉及的信念属于“身份”的层次,则自我整合法、接受自己法等会很有效。
2、处理涉及本人身份层次的问题——这可以是一些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或者与家族系统有关的身份问题,可以运用家庭系统排列方面的概念和技巧作出处理。
3、提升本人的思维处理能力,这类技巧,在于增加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寄希望于学习一两个专辑,技巧便能达到完满的境界,还需要不断的修炼。
若能在每一件事中都充分地利用以上的技巧,从内而外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相信人生里绝大部分的困扰都不会出现。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默认为需要管理的情绪,指的是“不良情绪”。
当然,如果能够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那什么样的情绪管理起来都是so easy的。
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给你,叫做故事情节转换,它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有效在于你学会以后就去运用。
=故事情节=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我们这个工具里面会用到的一个概念:故事情节。
【红色的故事情节】:指的是引发我们痛苦的一些想象或事实。
【绿色的故事情节】:指的是能够引发我们的喜悦和行动的想象或事实。
=红色背景=
先看看引发你不良情绪的一切:
【情境】
能够引发你不良情绪的,一定是一个困难的情境是吗?
比方说在我的课堂上,有的学员会反馈:“我没办法跟我的父母沟通,他们总是争吵。”【情境】
【情绪】
悲伤(父母的争吵,让我觉得无能为力,为他们身体担心,为他们的幸福担心,所以充满了悲伤)
【红色故事情节】
“我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了,父母为什么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想要的结果】父母感受到我的爱,有安全感,可以平和幸福的生活。
看到没?在红色故事情节里面,这个学员对父母其实是有抱怨和指责的。这种抱怨和指责,让学员的情绪很难好起来,也让他离他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红色故事情节转换为绿色的故事情节。
【绿色故事情节】
父母在我的面前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没把我当外人,对我肯定是真爱。
父母在彼此争吵的情况下,还能这么爱我,把我培养的这么优秀,我应该感恩。
【情绪】
爱和愉悦。
【行动】
对父母表达真诚的爱和感激,在生活中包容他们……
这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真实的案例,仅仅是诉说自己的故事情节,并且现场红转绿,学员的脸上就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您不妨可以试试。
- 大师姐望娣 - 大师姐的锦囊妙计,就在手百问答
|职场教练|
人才发展COE|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领导力、解压顾问讲师|4D领导力教练|领越领导力讲师|DISC认证顾问|哈里逊领导力测评认证顾问;
|畅销书作者|《通往幸福的路上并不孤单》
|公众号|共好星球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遇到开心的事情我们会开怀大笑,遇到伤心的事情我们会悲痛欲绝,遇到生气的事情,我们会发脾气不开心。每对待外界事物,我们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我们通常叫这些应激性的反应成为情绪。
开心积极向上的情绪似乎可以让我们受益,但是一些不好的情绪也会影响到我们和我们周围的朋友。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不好的情绪都是会传染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你可能会说,好的情绪为什么还要控制住,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坏情绪管理好,不让它出来影响人就可以了啊。
但是,你是否想过,万一,你很开心兴奋的那一天,你的朋友刚好出了点事情,心里是十分沮丧的,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开心情绪对其他人来说似乎就变成在幸灾乐祸了。所以说不同的情绪要在适当的环境中发泄出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管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克制我们的情绪。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对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之下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看清楚时机,不要将不该有的情绪发泄在不该发泄的时间地点和人身上,这样导致的结果不仅你很难受,也会使受到你情绪影响的人很难受。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在自己感性的发泄情绪之前,先理性的想想,后果会怎么样,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吗,这样也就可以理智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因某项工作执行不力,被老板在微信群里批评。五味杂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回家后跟老公孩子说话没好气色,上班后因为些事情沟通不畅,又明显表现出恼火和不耐烦。我很清楚是处在一种情绪当中,便说自己“我今天‘踢猫’了。”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了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因为糟糕的心情或不满的情绪的传递,有些人便成为了最终的莫名其妙的“受害者”。据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
好吧。“踢猫”就是有病,我知,得治。
我小时候还有“批林批孔”的口号,“克己复礼”是被用来批判的,小时一直没搞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后来“自学”了点《论语》,才知道这是指约束自己、达到“仁”的境界的一种修养方法。遇事从容,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为“仁”。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显然不是克己,复礼。
“克己”便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了。窃以为。
想起一则关于禅的故事。有位僧人外出云游,把自己喜欢的兰花交给弟子,嘱咐弟子要悉心照料。谁知弟子疏忽大意,一晚狂风大作把兰花吹了个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师傅回来,准备接受责骂。高僧云游归来,得知缘由,只淡淡说了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小徒弟顿时开悟。法号丁非丁或卯非卯。
转换一下人生的场景。职场、商场虽说也是现代人修行的“道场”,在追求效率、业绩、利润等等的市场压力下,时时保持豁达的高僧的心态和风度,多不易。因为个人(小徒弟)疏忽没有完成领导(高僧)交给的任务,你不自我检讨自我反省,难道还要师傅说: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开公司的……吗?
这样一想,就觉得即便是师傅责怪,也觉得是理所应该的了。我在家生气的时候,我闺女都会用这三句话“教育”我: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自己;生气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别人。
在职场上受到批评在所难免,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要是一生气,再踢猫,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就更不好了。
记之,为戒。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是简单的控制那还是挺简单的,但是如果要把情绪管理好,其实还是挺难的。真要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个人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第一,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把控制情绪当作习惯。
有时候人都是很感性的,特别是女孩子,一点小事就会发火,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潜意识里,总是告诉自己不能发火,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只要时间一久,这种控制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想要轻易发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第二,学会开导自己,让情绪发出来。
这个开导自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还需要亲朋好友的帮助。有时候一个人是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里,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可以开导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想开了就好,想不开自己就会累了。同时,不可以找自己的知己好友,向她进行倾诉,向她帮你摆脱不好的心情,帮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三,有针对性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将控制与发泄相结合。
在我看来情绪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会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如果能把自己的情绪打理起来就更好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最好的方法,还是让情绪发泄出来,再加以控制。对情绪进行管理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只要用心,朝自己希望的方面去发展,让自己的情绪控制和疏导好了,也就是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