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曾经在饭堂勤工的学生来说,算是了解为什么阿姨要这样做的,以前大一的时候中午去帮忙打饭打汤,那时候我发现阿姨们每隔一段时间看看那个刷饭卡的机器里面的金额总额,然后不断盘算着她们面前的几样菜的余量,她们是有一个指标的,例如一位阿姨负责她面前的三样菜,冬菇滑鸡,鱼香茄子还有五香牛肉,然后饭堂经理就会根据这几样菜的价钱,还有成本总量,预算出这几样菜能够卖多少钱,在饭市结束之后统计刷卡机里面的金额,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有没有亏本,也可以知道阿姨打菜有没有打多之类的,所以阿姨们为了饭菜的利润以及自己的工资着想,总是小心翼翼地打菜,生怕最后几样菜的总额达不到目标,扣工资,所以可以看出为什么阿姨会手抖。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每个食堂都有内部培训,你看阿姨们给你的打菜时放的位置就知道了,一般她都会把菜打在饭皿的前面小位置里面。而那些大排啊鸡排啊,那种很整体的菜她会第一个把最大的那个位置占了,这样你再打别的菜就只能放在小的位置了。而给你打菜时,新手旁边都有老手监督,老手看到新手打的多了,立马就会批评,如果你总是把握不住量的话,放心吧司务长马上就会知道了,如果那天司务长脾气不好的话,你就被解雇或者调到擦桌子去。所以大伙儿也是为了保住自己饭碗而已。最后在快结束时,一般食堂那些领导们都会出来监督,这时不是监督让你打的少,而是尽力打,不要多也不要少,最佳的就是,把原本打三份的现在打成两份。
食堂大妈大部分都有卖菜的经验,然而卖菜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先把不好看的菜卖出去,今天就能早点卖完,如果先把好看的卖出去了,剩下一堆歪瓜裂枣就不好卖了。可能正是这个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直接影响到了阿姨的做事方式,才会让阿姨下意识地把好的留在最后。
肉多给你了,后来的同学看到的肉就少了,会说:肉这么少,不买了!于是,这个窗口卖出去的就少了,于是阿姨就被批评了。阿姨善于思考,于是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如下方法:每个来打饭的,都少给他几块肉,保证下一个来的时候,看到表面上肉很多。
你如果晚一点去,大妈会觉得东西卖不完了,会给你打很多。你要是去的早,她会觉得可能过会儿回不够,就给你的少了。
多给你乘点肉对她有没什么好处,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是先想到有没有好处,而不是有没有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