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的时候过年是件很神秘的事,不能随便说话就是所说的(戒口),晚辈给长辈拜年磕头,再就是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过年基本能吃到,平时远亲到不了一起过年可以聚聚,所以过年就觉得是件很开心的事,这就是老人孩子都盼着过年的主要原因。再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年越来越淡呢,现在科学发达了通讯方便每人一部手机想见面直接就可以视频通话,不需要非的过年才能见面,好吃的东西平时都吃腻了那还用过年吃呀,现在过年不用说没有意思反而还觉得挺累。
的确没有以前那样浓烈了,以前过年的时候特别期待吃好吃的、买新衣服,而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好吃的都吃腻了,也经常买衣服,所以对于过年就少了一份期待;其次,以前过年的时候鞭炮、烟花噼里啪啦的响,觉得好热闹,而现在国家禁止放,所以就少了那种感觉;最后,以前比较小,容易满足,而现在长大了,过年过多了,自然就不会那么期待了,所以才觉得现在没有以前有年味了。
如今,天天像过年,哪还再愁吃和穿,在家是想吃啥就做啥,时常还要下饭馆尝个新鲜,衣服没咋穿,不时兴了换一件,超市走走,看见啥好买点啥,家里一屋现代化,常年一派新气象,这样的生活,过年还能再咋样?所以很多人觉得过不过年一个样,过年的年味也就不浓了。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随便的结果是,节日不再像节日,也不难怪,年味越来越淡。
现在春节,相当多的企业,私营业主,超市都不放假,大年三十,初一都一直在上班。没有任何买年货的味道,小时候,赶集储备年货是其中一项大工作,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购物,买衣服,买干货等。现在呢,初一想吃什么,直接去超市买就好了。
天天有一大帮砖家叫兽喊叫着,不让燃放烟花爆竹,试问,过去的春节,哪里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关键是,那时候一年到头几乎都是蓝天白云。中国人自古以来过年过节的时候,都离不开鞭炮声,可惜啊!现在,被现代工业扼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