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态各异性格万千,如果从小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修养很高,一般做事比较得当;而有的人在缺乏教育或受父母不良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畸形心理心态,待人处事自私武断对别人造成伤害,但他是不知道做事的因果关系的。没有人一生下来是为了做恶人而作恶,再说还有人世间的规距法理以及法律的约束,超越了这些底线肯定要受到惩处,这样的惩处来自于众人谴责,后果严重会受法律制裁。如果不是十足文盲和智障,通过反思会知道悔改的。对于伤害自己的人,除了据理力争外,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来打击邪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人不是神仙都有犯错的时候,你伤害过我我也可能伤害到你,只要知错就改就好办。沒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和永远的朋友,山不转水转,风水轮流转,今天你我是敌人,明天也许是朋友。我们既要善待自己,也要宽容他人,不要怨怨相报。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佛说"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过造七级浮屠",人人怀有怜悯之心没错。不过要有分寸尺度,否则,即纵容又害自已。怜悯,必须甄别是否可值得怜悯,是否可挽救,若是罪恶滔天,死不悔改,死有余辜之人,不可以怜悯之心换来伤害自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莫可无。正如刘欢《水浒》主题歌所唱的该出手就出手,不可手软。对于敌人,你怀怜悯之心,只能自食苦果,你不打他,他则打你,得寸进尺,让敌入可趁之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凡是罪该万死,罪大恶极,罪有应得者,不可对他有半点怜悯心,理当依法从治,不可麻痹大意,要伸张正义。总之怜悯必须以法制来衡量定律,是最为准则,法律可允许范筹内可怜悯,法律不允许,不可怜悯于TA。用这道理来理解是否可值得怜悯,是最好的解释,一点则明理。
面对对方曾经给自己的伤害,我们更要懂得去善待别人,更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应该用自己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这样在其他人看来你就是一个大度、有涵养、有风度的人,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无形之中也给自己积累了好的口碑和人脉。另一方面也给自己赢得了主动权,赢得了别人对你的从新审视,为化解矛盾奠定了基础,从而使自己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更有利于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对于伤害我们的人要不要怜悯之心,那看他们害深浅,如果伤害浅的话那就原谅他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所以做人要有风度,不能有小心眼。而对于知错不改的人还振振有词的人我们要拿起自己威严武器抵挡他们伤害,或者拿起法律武器来保卫自己不受伤害。
所谓"怜悯",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对伤害我们的人无所谓怜悯,应该是宽恕。也就是说,要大度,宽容,不采取个人措施追究,甚至报复,而应依法行事。饶恕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使他遭受良心谴责而改过自新,这就是为自己积德。
对伤害过我的人存有怜悯之心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而对朋友怜悯,那更不是一种关爱的表现,而是潜在的蔑视友谊这种东西很复杂,与亲情与爱情不同,追求的是平等,平等的付出,平等的面对,怜悯意味着地位的不平等,不平等的友情是不长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