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流言都说鲶鱼脏,吃垃圾,在粪便里也能成活,搞得近几年我周围已经没人吃鲶鱼了,说起鲶鱼就恶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谭洪新教授解释,鲶鱼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浑水、肥水、脏水都能适应,但如果脏物质太多,会导致水中氨氮含量高,水环境变差,影响鲶鱼生长。
他强调,现在的鲶鱼都是人工养殖,特别是大型养殖场,通过调节水温和喂养干净的饲料来提高鲶鱼的产量。因为将鲶鱼养殖在水温适宜(20℃~25℃)且干净的水里,鲶鱼会生长得更好。
鲶鱼喜欢生长在湖泊、鱼塘的中下层,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卫生,但其耐受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水体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再经过消化、过滤、排泄等代谢过程,当摆上餐桌时已经“脱胎换骨”。就好比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施农家肥,但最终不会把这些废料留在自己身上一样。什么样的鲶鱼吃起来比较放心呢?除了来源正规,还要看看鲶鱼的黏液和色泽等。国家特级中式烹调师樊荣辉介绍,鲶鱼表面的黏液有保护作用,黏液透明或半透明的比较健康,如果黏液发白,鱼肉可能有细菌滋生。还要挑选鲜活、身体完整的鱼,回家先在清水中养几天,把鱼体内可能存在的脏东西排出来。
鲶鱼据说是吃水里的浮游生物,腐烂的尸体长大的,有点像小龙虾!
鲶鱼,学名鲇鱼,又称作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鲶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鲶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鲶鱼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鲶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鲶鱼药食俱佳,以炖煮最佳。
鲶鱼体表黏液丰富,宰钉后放入沸水中烫一下, 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去掉黏液。
鲶鱼与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与中药荆芥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