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转变是一段个人评估的时期,对自己的评估有时伴随着生命已过半的意识而至。人们逐渐对“我已经活了多少年”失去了兴趣,而是开始关注“我还剩下多少时间”。在这个年纪,有些人可能会掩饰一些较明显的年龄变化,或者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以弥补这些变化。其他重大变化还包括:这些年里他们的父母退休了、病了、去世了;更多的朋友熟人也因为患上这个年龄容易得的疾病而死去;他们的孩子长大了,离开了家,而他们更加意识到他们在养育孩子时所犯的错误。在这一阶段生命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生产繁衍意识,这意味着人们不再专注于自我,而是更加关心他人和后代。意识到生命已过半,人们开始问自己剩余的时间要做些什么。这种反省会带来他们事业、婚姻或个人关系的改变。中年最明显的迹象是一些外貌上的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生理系统的整体运作变慢了,这将会导致体能和精力的下降。与之前相比,人们通常更容易感到疲惫,而且从疲劳或疾病中复原需要更长的时间。如今的中年人更容易患上慢性和严重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癌症。认知能力也可能改变,取决于个体和之前的认知活动水平。大约从50岁开始,个体在智力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些认知能力下降了,但是下降的速率不同;一些认知能力下降,而其他认知能力可能保持稳定或提高。延时记忆能力也会衰退。还有一个会慢慢减弱的能力是处理速度,年长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学习和记忆。
人到中年,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心理的变化。随着孩子长大,双亲变老,中年人的负担加重。而现在化的脚步又太快,中年人已明显跟不上节奏了,这时的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只有负重前行。无奈时时伴随着左右,但又不能放弃,因为中年人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家。这时的中年人比年轻时更多了一份坚毅,看淡了事态曲折,一切都能放在心里。阅历在脸上的细丝皱纹已经表现出来,几丝白发出现在鬓角,透漏出成熟稳重的气息。没有了年轻的鲁莽,没有了青春的浪漫,身后留下的只有逝去的脚印。
会有种感觉自己的一生过去一大半,但是却觉得一片空白的感觉。身边的朋友三三两两的离去,一次一次的生死离别让我们无力应付。于是开始懂得幸福是一种陪伴,和你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静静的坐在一起看看书,聊聊天,就已足够,我懂得人到中年有一种幸福叫做珍惜。于是开始害怕,时间走的太快,怕身边的亲人老的太快。事业的艰辛,家庭的琐碎,有时会让我们心里憔悴。没有理由去退缩,没有理由去哭泣。开始明白,人到中年,有一种责任叫做坚强。
当身边有人称呼我大伯,大叔时,心有一点恍然,已经步入到中年。上楼时竟然有些气喘。想起若干年前,晨跑十公里气色不变。大街上,超市前,一群人们在笑谈。我走过去,同事正于孩子们玩耍。快喊爷爷,我便苍老在一瞬间。去妈那吃饭,妈妈看到我的白发聚添。你们也老了。接送孙子去幼儿园,孩子们像鸟一样,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有很多美好常驻心间。也有过理想未曾实现。
年轻时需要打拼,尤其男人往往会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更多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相对来说对家庭就关照得少一些,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了旅馆。到中年后才慢慢意识到,家庭才是幸福的港湾,无论在外面辉煌还是落寞,家庭都是一样的温暖,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哪怕多回家吃一顿饭,多陪老人说一会儿话,都是一个中年人所必须做到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更多是为别人活着的,在家里听父母妻儿,那是至亲不能让他们不高兴;在单位要听上司,不听领导的话后果很严重;就是在酒场上也得听哥们,宁可伤身体不能伤友谊,感觉身体和脑子都不是自己的。到了中年后发现,身体就是自己的,脑子更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物件都交给别人打理呢?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所以还是要多为自己想想,毕竟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