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群体认同、避免来自群体的压力是人们从众的一个主要原因。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做出与别人相同的决定,更多的是为了避免因持有与别人相反的观点,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从众行为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迎合他人”。
盲目的从众行为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大家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只能看到得益而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从众定式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思维,法不责众的心理会充斥于胸。
性别和年龄: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从众。从年龄上看,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从众。个性特征: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等都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下,对事物的认知力不足,不知道事情的错与对、是与非,而且模仿又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就容易出现看到别人这样做就容易跟着别人做,而不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行事。
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自信不足,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觉得不如别人,那么就容易滋生从众心理,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不敢表达自己。
从众的心理个人获得了匿名感。从众的心理在群体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使个人获得了匿名感,因此个人做事会无所顾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