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广东这边,腊月十五就开始准备了。大清洁,被子、席子、衣服、蚊帐、桌椅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杂物,全部要洗干净来。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最缺水的。年廿八开始蒸年糕,做糯米籺(hé),籺是一种传统糕点,和面、婴儿拳头大小的面团拍扁,然后装上白砂糖、芝麻、花生、椰丝等馅心,再放进模子里拍出好看的形状。除夕当天下午开始贴对联,撕下来的对联要挂到树杈上去。不懂为什么,只知道是习俗,年年如此。除夕夜会守岁,不过不是守通宵,而是12点准时放鞭炮,一直到天亮都会有人放,所以你得带着耳机才能入睡。
羹饭,江浙沿海特有的民俗祭祀仪式,每逢清明端午七月半等重要农历节日,祭祀对象为先祖、鬼神、天地。送年羹饭,又叫谢年,意为感谢上天给予一年的收成与庇护。祭品分为五色果、五色牲、五色糕、五色菜另面条共二十一盘。这样纯粹而简单的农耕习俗其实在工业时代已经失去其固有的文化土壤和生活基底,但是对自然的感恩与自我的总结使得其有了更加珍贵的价值。
请家堂算么。每个家族都会在年三十下午请家堂,然后放鞭炮。家堂就是一张画像,上面有宅邸,象征代表家族中的逝去的老人。基本供奉爷爷的父辈。用纸要写好牌位,供奉的食物有鸡,鱼,肉,全都是生的,音称“三生礼”。然后大年初一那天要一个家族集体出行到别的家族去拜家堂。大年初二下午送家堂。就是酱。
年初一我们这游神,说起来有点封建迷信,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百度下粤西湛江游神,就知道什么情况了,可以说有点惊悚,胆小还是不要看的好。年初一到年初三都不能扫地,因为怕扫掉一年的财气旺气,门口满地红炮纸其实还蛮不错的,前提是别下雨。年初二是要回娘家的,大大小小的亲戚,能来都尽量来,人一多小孩子也多,也要给红包利是,穷人阶级,一般二十块,给动不动就一人一两千的大佬们跪了!
我们老家是,除夕晚上谁觉前要放三只雷子,叫关门炮,初一早晨起来也要放三只雷子,叫开门炮。即便是除夕起坐年(一整晚不睡觉),也是要放的。初一打完起床吃早饭,一定是新鲜手工饺子。吃完早饭,先去祖坟祭奠先人,感谢他们延续了家族!然后,才去各家各户拜年,要红包。
因为老家在农村,每年过年总要烤火,大概能烤半个月,家里有山有成片的树林,每次开车去山上捡枯死的树,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喝茶烤火,每年都如此,分享各自走南闯北的生活乐趣,可是每年过完初八,大家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