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概都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古代的女人,当丈夫被抓去当苦役或者充军时,她们就会苦守寒窑,等待丈夫归来。可想而知,这种等待是漫长而辛苦的。
因为古代的通讯技术不发达,即便有信使,平常百姓也很难能给丈夫写信,一来是因为大部分女人都不识字,二人是因为丈夫从军地点不固定,无法联系上他。所以,妻子只有在家里等待丈夫归来。
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妻子还有一些慰藉。如果是新婚夫妻,没有孩子,那么妻子的日子就比较清苦。很多情况下,这种等待是没有止境的,因为战争可以没有结束的那一天。
也有很多人像孟姜女一样,去战场上寻找丈夫。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诗中可见一二。但是到了战场之后,她们往往看到的都是一堆白骨。她们的丈夫有可能就在这堆白骨中,也有可能随着大部队转向了其它战场。
如果有幸,她们可能会遇到好心人,给他们指指路,但一般来说,这种寻夫之路往往并不会有太乐观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战争的残酷程度。
抱着丈夫的旧物如衣服啊鞋子啊等日常用品闻一闻,感受着那若有若无专属于他的气味,想象着丈夫就在身边,祈祷今夜的梦里有他,以解相思之苦。
如果丈夫去从军前妻子成功授了孕,生下了孩子,这对于女人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看着跟日思夜想的男人有几分相似的孩子,女人们的心里都得到了不少慰藉。
最重要的是有了宝宝,妻子就会把思念丈夫的心思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日子就会好过不少。
看着娃娃一天一天的长大,眉眼间跟他越来越相似,看到孩子仿佛就看到了他的身影,想象着他功成名就回家时,看到粉雕玉琢的宝宝,那该有多高兴啊!
想着想着,仿佛男人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对男人一往情深却没有生下孩子,丈夫就去了战场,只剩自己独守寒窑的女人。
这些女人,除了要面对各种地痞无赖的纠缠,还要夜夜忍受相思之苦,没有什么事可以转移注意力,相思之苦更甚,一等就是那么几十年。
由于古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度不发达,造成一但男子从军打仗,就很有可能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互相联系。
妻子在漫长的等待中想念自己的丈夫一般也只有忍耐,苦守罢了。最典型的就是戏曲中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越是想念越是等的坚决。
还有守不住的。就有私自发展情人的,这就跟现在社会农村大部人出去打工一年来回来一次,留守的男女发展成“临时夫妻”一样。都是为了排解孤寂。
战争是残酷的,丈夫从军走了,家里的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在思念丈夫的时候,女人们就把自己疯狂的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中,用劳累冲淡自己的思念,人累垮了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还有用经商,自残等等手段来抵御思念的侵袭的。让两个相爱的人因为战争分开,实在是违反人性,战争太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