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方式不同。
双拳攻击不顺的,其发力多是横向的左右矛盾,比如蹬腿转腰打出一记右直拳,身体走的是一个水平转动轨迹,腰胯带着右手往前去的同时必定会带着左手往后去,右手的力往前,左手的力却是往后的(因为力是以腰胯为主导运作的),这种情况下右手拳头向前打出的力量和左手向后捣捣出的力量是相近的,这两个点是一对矛盾点,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在这种发力模式下,用双“拳”去向同一个方向击打当然是发力不顺的。
但如果不用左右矛盾的方式发力,就有可能用双“拳”打出发力顺畅的攻击,比如形意的双钻,双拳在胸前抱住,腰胯不做横向运动,而是腿上的力量上来以后脊椎纵向伸展来发出力量,这时的发力是纵向的上下矛盾,而在纵向发力中双拳是可以同时处于前方的,这样一来即使是双拳也可以打出重击。
其实想象一下,一块木板,水平放在人面前让人用双手往下砸,和垂直放在人面前让人用双拳往前打,第一种情况的力度肯定是大于第二种的。再打个比方,一个拨浪鼓,如果按照正常的玩法那样搓着下面的棍儿使它摇动,它旁边那两个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一定是一个往前了另一个就会往后,这就是左右矛盾发力。而如果不搓那个棍儿只是握住它,然后朝着垂直于鼓面的方向上下摆动,那旁边那两个东西就可以晃向相同的方向,这就是上下矛盾发力。
最基本的拳法条件实战,教练就会告诉学员什么时候打人且不容易挨打(换拳)。就是对方打出一拳后回收的时候,打过实战的自己想想。俩手同时出击?回收的时候连一个单边护头的手都没了!
双手同时的攻击动作是限于极端条件下的,比如近距离的“推”。不管是使蛮力推,还是什么发,什么虎形,本质距离差不了多少。双峰贯耳也是一样,俩手打不出一个手的长距离来,前提都是对方退不出去。擂台上缠抱中把对方以双手推开是很常见的,至于能不能推出什么“劲”之类,那得看人了。反正我是不会,也觉得在那种对抗条件下自己会也使不出来。这是效果问题,不是可行性问题,就不歪题了。
谁要是愿意在双方游斗的状态来个虎形上去,或是双手齐出那位被防反,或是对面那位太菜,速度差距太大中了招。跟发力原理都还挨不上边儿呢,还停留在能不能摸得着的阶段。
能被同时出击的双手够到的距离,要么对方会控制我方至少一只手臂,要么在对攻,要么在屈臂阻挡(也许是引诱我方靠近)。脑补吧,为什么没人把俩手都伸出去?以上三点都没做到的对手?那时候都可以踏踏实实放手攻击了,比如对方脸朝下你骑上位。
双手击拳,属于寸劲长发,是身躯寸劲传力,颤动脚和身躯,用身躯弹发,抛甩双手前击,击至端点,双拳紧固,如同弹射链球。这是出击套路,但因为若按脚身手导力,会让人警觉整劲出击。故实战方式是,双手先甩去,而后让身腿发劲,追至双拳,形成爆击寸劲,因有前冲顶力,所以不会打退对方身躯多少,但能将爆发力渗入内脏,形成内劲震脏腑的效果。双击拳是直拳爆发力最强的方式,且有前冲力,故会造成内伤,有可能重伤或死亡。现代格斗训练,双手平行抖抛重绳,能增加这种招式的杀伤力。打双击,需要骨节松紧自如,形成弹击效果。身躯为弓,双拳为箭,弹发瞬至,劲冲拳头,将寸劲之力渗入身躯,既是爆击拳,又是冷钢冲拳。
因为西方历史太短,思想简单,没有神仙祖师,、大师传承,技击(搏击)还没演化成集观赏和健身于一体的神功。西方江湖卖艺的只有大力士,缺少银枪刺喉、头顶开砖的技巧。搏击就更只会走简洁实用路线了,什么直拳、摆拳、勾拳太没文化,没有文人给设计个白鹤亮翅、双风贯耳等复杂花式。西方宗教历史也太短,教派相对太少,后人可以追认祖师机会太少,搏击只有是实用攻击招数,没形成各派套路秘籍……綜上所述,双手同时出击的攻击招数是需要历史积累,文化演变的,没有手无缚鸡之力文人参与产生不了赏心悦目的招数。
从运动来说,更加平衡,也比较安全。打架的话,也有自保的余力。除非拼命,一般不上双手的,双手的技法,基本成则生败则死,没有余力(摔法如果不和谐,都是以对手头击地,还有双手分击咽喉和心肺,双手卸关节等),一击若中,则对方身残,不中,自己基本上就已经把脸放在人家打击范围内了,差不多已经凉了
当你双手同时出击是很傻。西方搏击都是在打的时候防守,我这就是左手打拳右手防,右手打拳,左手防,双手打拳破绽大。当你双手打出拳头,正要瞄准它的头,为手比腿短。对方只要往后一揣或者登你心窝或者肋骨或者肝。当你双手打直拳,对方马上下潜打你心窝或者肋骨或者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