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筛选
很多运营者在借势的时候,都是盲目的,赶上什么就借什么,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行为,甚至一些盲目的借势行为会导致公司形象受损。
众所周知,杜蕾斯一直是“热点”借势能手,但其借势的多样性是源于其产品的固定性,本身作为一个避孕套的品牌,杜蕾斯就不怕舆论,甚至可以说舆论越多,产品曝光量越大,销量也就越好,每年双十一,杜蕾斯都能靠它特有的借势文案,大卖特卖一波。
但很多公司或者很多品牌是不能这样的。
拿一些教育机构来举例,他们本身就处于一个非常正能量的领域当中,而这时候有一个热点话题是“某某艺人分手喊话”之类的,那他们的运营者就绝对不能借这个热点来造势。
二.借势角度
想要产生正效应,必然要从一个正能量的角度出发,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的一个正能量H5叫作“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蛋炒饭”,其内容是一个留学在外的男生,想要给新认识的朋友们在party上展示一下厨艺,但自己却不会做蛋炒饭,无奈求助妈妈,却忽略了时差的问题,从而体现了亲情的美好。而品牌在借势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同样的角度来宣传,我们通常所说的正效应无外乎“亲情、友情、爱情、见义勇为、诚实、认真、守信”等褒义词的宣传效果,那么只要碰到了相应的热点,直接按照模式套入就可以了,比如“世界再大,它也能带你回家”,这就可以用在一些航空公司的宣传文案当中,而且完美造势。
那么如果热点本身是带有负能量的话,就不能这样套用,还是举例来说,假如你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语言学校,此时的热点话题是“某艺人在台上说错话,万千粉丝粉转黑”。那么你就不能按照这种模式来造势,而是要通过另外一个角度,如“他为什么会说错话”这个角度来说,并且在造势过程中,避免“负属性”的出现,例如,你可以发布“学好普通话,让你在任何时候无惧困难挑战”这样的话题,然后在文中提及到此次热点,完美的将一个负属性的热点话题转为正效应的宣传。
最后,借势是一项无成本且高效能得传播方式,产生效应固然可喜,但并不是每个人或每个品牌都有能力借势,渠道也同样重要,千万不要因一味的、盲目的去追捧热点,而失去了宣传最基本的策略方针。
现在我们打开诸多社交媒体软件时,最想看的就是热门推荐,微信里转载最多的也是和热点相关的文章。所以“热点”非常容易抓住大家的眼球。也有很多的商家都想去依靠热点炒作一番。当然了,有的商家顺利蹭到了热度,有的商家蹭的让人反感。
当然了,有的商家顺利蹭到了热度,有的商家蹭的让人反感,适得其反。其实在大多数人都等着各种大“热点”,比如明星结婚分手,热点社会新闻等等大事件,但是大事情毕竟不是天天发生的,所以大热点是可遇不可求的。这里想说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其实可以借助身边的小热点,也就是和生活相关的,来造势。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卖家居建材的公司,一般都会在家居广场有自己的店铺进行销售,平时逛家居商城的人又不多,所以很多业绩平平。这时候不妨选择造势营销。了解周边各大楼盘的开盘时间。交房时间。在楼盘开盘当天及以后的时间,在他们做活动的时候进行造势,比如恭喜**小区销售多少户,恭喜本品牌产品这个月销售额突破多少千万,。等等。虽然大家现在不会购买,但会对品牌有很深的印象。就像我们夏天不会买恒源祥一样,但我们依旧能在电视上看到恒源祥,羊羊羊。而在某个楼盘交房的时候,也是我们营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目的是销售,为庆祝某某小区业主喜获新房,本品牌只针对本小区业主8折。 宣传过后再发传单,大家就会比较感兴趣。
所以借热点可以借助任何其他活动的热点,尤其是和产品相关的活动。而不是非要等一些大热点。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内容创作中,绕不开的一环就是追热点。
如何借热点造势产生正效应?
首先关于热点的分析,要与你的定位相契合。
如果你是一个学术性的自媒体,今天哪个明星离婚了,那你追这个热点就不会产生任何帮助,相反,大家还会质疑你的权威性。
以暑期热播的古装剧《延禧攻略》为例,大家可以怎么追这个热点来造势呢?如果你是美妆公众号,你可以推出某某妃嫔仿妆教程,可以分析剧中人的口红色号;如果你是穿搭类的自媒体,那你就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气质分析她们的穿搭色调;如果你是职场类的自媒体,你可以分析剧中不同等级的人如何与上下级相处,或者谈一谈职场中说话的艺术;如果你是历史科普类,你就可以聊一聊清代的前朝与后宫史,聊一聊故宫的布局走向;如果你是视频影音类的自媒体,你可以分析一下这部剧走红的原因,与以往的同类型剧集进行对比……
同一个热点,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解读,最重要的是,要与你的定位相契合。
除了解读热点的角度要与自身挂钩,还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爆文而写爆文,失去了自媒体从业者的良心。有的人,借着热点,故意发表有违伦理道德的内容,或者不尊敬国家、烈士的言论,这不仅是会产生负效应的,还是会被读者唾弃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