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为八零后的我,从来就没有收过压岁钱,因为是少数民族,所以没有压岁钱,不过还是很期待的,小时候,看着别人过年,总想着要是自己有压岁钱就好了,不过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挺可笑的,一般小孩子都会想着要压岁钱,那是很正常的,现在 最想要的就是家人,平平安安,父母健健康康,兄弟姐妹之间,以后都能在一起就好了,因为现在的我们父母和孩子还有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80后的我哥和我姐跟我的压岁钱一样的,那个时候爸妈加七大姑八大姨合起来有个小几千吧。一开始对钱没概念也就没觉得有啥,反正收到的压岁钱一半给妈妈,一半给奶奶,我哥我姐我就不知道了,我是这样的。后来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爸妈,奶奶外婆给了。可能堂表兄弟太多(二十几个)贫富差距还是有的,要么“父辈们”自己协商好统一不给了,反正就没了。
小学的时候,每年初一起来穿好新衣服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然后就能收到新年的第一个红包。爷爷奶奶小时候是每年一人给我50块钱压岁钱,然后去亲戚家的话基本都是十块到二十块不等。等到大了一点上初中了,然后基本上去亲戚家(舅舅家和姑姑家的话)给的会比较多,基本都是红色的毛爷爷。爷爷奶奶也给我从50块涨到了100块。
小时候压岁钱特别少,刚开始有五块,后来记得有一次,亲戚朋友说是过年没钱了,把压岁钱欠着明年一块给,结果第二年也就没信了!虽然少,但是那是特别开心,有新衣服穿就特高兴!大年初一早晨早早起,就是为了穿新衣服,挣压岁钱呢!还有就是吃好吃的,和小伙伴们肆无忌惮的玩到天黑!
小时候过年大概是最开心的时候了。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有压岁钱,还可以小伙伴们一起玩。那个时候的压岁钱不能和现在的小朋友比了看,那时候我记得,普通亲戚有一块两块都很不错了,好一点的五块十块,30块算是特别富有了。特别满足。现在,过年就是过钱,过个年都回到解放前了。
我是90后,小学时压岁钱年年有,但是很少,本来家里不很富裕,一般给五元,十元的比较多。50 100的就很少。小时我也是傻,大人说红色的大些,但是当时除了100是红色的,一元也是红色的。他们就拿50和1元的让我自己选,我就要红色的。现在想想感觉真的是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