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少了稀缺感。在以前,物资短缺,吃个肉,穿个新衣,都得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所以,每当过年,这种短缺感就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平时吃不上的肉,穿不上的新衣服,在过年都有了。这种期待和短缺得到满足的感觉,就是年味吧。红包也类似的,以前没钱花,得个红包几毛一块钱都觉得很开心。现在一个红包能有几十上百上千元,但总归是不缺的。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地位大家有目共睹,生活水平大有改善!而过年给孩子们红包的金额数也象征着这几年在外工作与生活的水平。另一方面,在生活水平过得去的情况下存在少些家庭出现红包攀比的负面想象。认为我给你更多点红包就证明我更爱你多一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的攀比心也越来越强了。太少了拿不出门啊。
因为压岁钱的范围由以前直系亲属的子女扩展到亲戚子女,压岁钱的大小也由以前的五块、十块、二十块的开心福利变成五十嫌少一百不嫌多的索要。不仅如此,很多人存在攀比现象,谁要是给少了就会被认为是小气,特别是那种在外挣了点钱的人,可他们并不管这些人的钱都是熬夜加班血汗换来的。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但是年味却越来越淡。今年回老家过年,总感觉街道上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村里到处都是孩子的身影。
我觉得更多红包掺杂了商业气息,为了拉票,为了卖货,为了炫耀,还有不少是被红包绑架哈哈,得奖了要发,升职加薪了要发,生孩子了也要发。
攀比心作怪,人家包五百给兄弟儿子女儿,你包五十?量力而行就成,有钱你可以多包点,没钱就意思意思,相信真兄弟不会跟你计较那么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