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残酷的,当人面对美味时,极难通过主观毅力,来控制自己放慢吃饭速度。相反,更多情况下,饿极了的人面对美食,大多是狼吞虎咽,于是就吃得过饱过撑!
有人会说:曾试过,吃饭时数着咀嚼次数,满20次再吞咽。其实这很难实现,这种分神的做法,不咬到舌头已算万幸。那怎么办?有高招吗?当然有!举个例子,要说进食繁琐程度,常见零食吃法之嗑瓜子绝对不算小,但大家想想,谁会嚼不烂瓜子仁呢?甚至我们能轻松做到边聊天边嗑瓜子,仍然不咬到舌头也还嚼得烂瓜子仁,神奇吗?由此受到启发,就是减少进食欲望、增加进食繁琐程度,就能像嗑瓜子一样自然的做到细嚼慢咽。
想要做到真正“细嚼慢咽”,就要“变主动为被动”,说白了就是“适当增加进食难度”,“适当增加进食痛苦感”,被迫放慢进食速度。举个例子。如果给你一碗鳗鱼饭,你可能吃得很快很香,飞快吃完一碗还意犹未尽;但如果在这份鳗鱼饭中掺一些沙子,你会怕咯牙,不得不小心用舌头慢慢找出沙粒,吐出来,再吞下食物,如此一来,不就做到细嚼慢咽了吗?非要说增加进食难度,倒不如试试换成小餐具、把食材料理做得细碎、主食用粗杂粮薯类替代精米白面等一些更人性化手段。好在对身体副作用不大,可能食物太干不好消化,营养吸收有些影响。
选择那些“麻烦”的食物,远离各种香、软、滑……刻意增加进食难度,从而降低进食速度和进食量,比如带刺的鱼、虾、皮皮虾、螃蟹,鸡爪子……而不是很滑很容易吃进去的红烧肉、四喜丸子、排骨、甜品糕点……。主食也同理,主要选“杂粮筐”——老玉米、紫薯、山药、窝头……而不是炒饭、烙饼、面条、韭菜盒子……
吃粗纤维的东西,多喝粥。总之低热又饱腹的食物;我几乎每天晚上喝自己熬的杂粮粥,喝饱了就几乎不用吃主食了;晚上早点刷牙。对我来说这招很管用,因为原则上刷完牙以后不能吃任何东西;锻炼。锻炼完后经常是很渴,渴的感觉会代替锻炼之前饥饿的感觉。这招对本人也比较管用。 我的饭量现在已减到原来的6,7成。没有什么科学理论,纯属经验之谈。
和别人在一起,最好是自己在意的人,不要一个人呆着。没有这个条件的时候,就想象别人看到你这样不停的吃不停的吃的猥琐的样子。
答案三:
吃粗纤维的东西,多喝粥。总之低热又饱腹的食物;我几乎每天晚上喝自己熬的杂粮粥,喝饱了就几乎不用吃主食了;晚上早点刷牙。对我来说这招很管用,因为原则上刷完牙以后不能吃任何东西;锻炼。锻炼完后经常是很渴,渴的感觉会代替锻炼之前饥饿的感觉。这招对本人也比较管用。 我的饭量现在已减到原来的6,7成。没有什么科学理论,纯属经验之谈。
和别人在一起,最好是自己在意的人,不要一个人呆着。没有这个条件的时候,就想象别人看到你这样不停的吃不停的吃的猥琐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