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四大直辖,北上广深,北及辽宁,东抵舟山,南下广深,西致喀什。每个城市给予的感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印象。对于这个我成长的城市也有很多要说的。对于武汉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大,乱,市井气息浓厚的散不开。早上大街上端着热干面走的大有人在,大夏天吃着油焖大虾,周黑鸭的满脸通红,还有那些毫不避讳的摩的,不时的勾搭着你:走不走?还有四处可寻的汉骂:婊子养的,板马养的,妈的个…那些堪称真实版的速度与激情在武汉的每条大街小巷上演。无论是湖北本省还是外省人对武汉的印象都好不起来。有人说这个城市积攒了所有的城市病:塞车,空气,卫生不好,气候极端,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不过呆的时间长了,会慢慢喜欢这个城市,这里市民的不装逼,讲口味,讲江湖气。武汉城区面积大,大江大湖大武汉,有山有水,谈及人文历史,浏览自然风光,都有去处。三镇鼎力,觉得汉口呆腻了去武昌,觉得武昌呆烦了去汉口。北上广能看的艾薇儿演唱会,武汉也能看,班得瑞,科比等国际巨星也不会跳过武汉。地铁…轮渡…轻轨…无轨电车...双层公交…交通便利,当然也会很堵。而且最大的感觉是因为武汉很大,每去一个地方,犹如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因为高校云集,还有武汉本土的美食文化,你可以在武汉找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广西的同学要吃粉有,江西同学要喝汤有,山东同学吃大饼有,广东同学喝粥有,上海同学吃包子有,清真啊,东北烤肉,陕西烤面筋,山西刀削面,都不难找到…百度旅游上这样介绍武汉:一样的大城市,却不可思议的走着亲民路线。消费水平也是大城市很低的,在武汉读书比在珠三,长三,京津…省钱多了,而且不会让你和国际脱轨,至于武汉的科教水平还真没得说,在全国范围能够和武汉比教育的城市估计也就北上,还有一个不相伯仲的南京。当然西安也不错。很多人最好的大学青春都留在了武汉。武汉正在复兴中,这个城市经历的剧痛会让每个在武汉的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决心也不仅仅体现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口号里。如果你现在来看武汉,很大一定程度犹如看二战后的柏林,到处都是工地,过几年满城挖模式完成,再来看看,这个城市会让你还有中华诸城刮目相看。
其实我觉得,在当今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讨论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和特点是没多大意义的,特别是对大城市,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一多了什么性格的人也都有,所以这里只讨论一些我觉得比较共性的特点。首先,性子急,举几个例子,早上满街都是边走边吃热干面的,并不是生活节奏有多快,是买了就想马上吃,就是这么急!(当然热干面一放久了就拌不开也是一个原因)而且好像纵观全国各大城市,只有武汉才是这样满街走在路上吃东西的,反正我去南京在路上吃薯条被小伙伴嫌弃了TAT(薯条也是不能放必须马上吃掉的东西好吗!!不能理解吃货的哲学吗!)其次就是开车喜欢加塞,这个真的是我最讨厌的武汉人的行为习惯之一了,特别是公交司机,你说你开着那么大一家伙没事乱变个什么车道啊,经常斜在路中间,一堵堵两车道的车,反正你公交车撑死四十码(艾玛武汉可能真不止),总是开不过的士私家车的,加塞有意义嘛?!唔至于不等红绿灯这种全国共性问题我就不拿来举例子了。嗯很多人喜欢说脾气火爆,其实我觉得还好,只是讲武汉话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都比较凶所以会给外地人这种感觉吧。我和我爸平时的交流基本都可以被外地人定义为“吵架”或者“对骂”性质的交流,但其实我和我爸亲切友好关系没的说啊!再就是喜欢喝酒吹牛,反正就是比较北方的感觉。至于很多人说的对人热情啦、讲义气啦我觉得这种“优良品质”不能随意加到哪个城市的市民性格上,因为鱼龙混杂,同理也有很多人说的精明啊,爱算计啊我也不认同。
每个大城市的人都会有优越感,武汉不例外,武汉人瞧不起除武汉以外的湖北人,武汉集中了湖北的绝大部分资源,而且湖北没有统一的文化和语言,武汉话和其他的湖北方言完全不同,武汉话很直接很冲,听起来不舒服(李娜就是典型的武汉姑娘丫)所以其他湖北人对武汉人的影响也不好。武汉虽然地理位置好,但也有地域局限性,对外开放度和包容与北京相比,差远了,显得小家子气。老师曾说过,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与水资源正相关,在目前的二线城市中,武汉还是不错的,前景光明。武汉拥有的大学生是全球最多的城市,但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源于武汉民营经济不发达,工资待遇水平总体偏低。武汉的小商品行业还行,餐饮业发达。国企、政府事业单位门槛高,讲究背景关系,这也是武汉的一大毛病。武汉人热情大方,同时也骄横自满,作为武汉人,我也太了解武汉人,只有走出去,站在更高的境地才能发现自己原来的处境。说武汉人的脾气暴,可能跟武汉气候有关吧。武汉以前确实很脏,治安也不好,自行车容易丢,交通自序差,电动车随意串行,黑车多等,这些一直受人诟病,但我相信武汉会越来越好。我毕业了也打算回武汉工作,建设自己的家园。说武汉不好,只源于希望它更高,改掉不好的,早起实现大武汉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