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对中国的未来持有最乐观的态度,不去担心建筑质量问题会留下何种隐患而去相信基础建设在越来越好,相信环境问题终将彻底改观,相信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社会不公问题都能逐步改善,甚至去相信政府的服务意识会通过政改落到实处(虽然眼下在两国政府机构办事的经历让我不得不说日本政府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的政府工作人员甚至可能跪在地上教一个外国人怎么填表),有一个差距始终想不出我国如何能够赶上,那就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而这种诚信是遍及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对没在这种体系内生活过的人我还是只能举例说明,向上牵涉到上层建筑,比如日本当然有违法犯罪也有逃犯,他们的法制建设是不是全球领先这个我不敢说,但有一点肯定是世界罕见的:日本要逮捕某某一般头一天报纸登出来第二天警察上门抓人,要是觉得自己委屈的多半还先召开个记者招待会啥的再英勇就义,这点把第一次来日本的我妈简直笑傻了。当然日本犯人如此好抓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岛国效应,日本文化以及各种保险福利比较完善等等等等,但法律制度深入人心疑犯相信自己会受到公正对待肯定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诚信向下则牵涉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餐馆就餐我需要上洗手间,那么把钱包无论是路易威登还是登喜路留在桌上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如果我知道自己今天要去超市买很多东西,出门的时候我会故意不锁门;日本人不要说很少用盗版软件了,他们要是换一台电脑会把windows和office等软件全部重新买过,这种环境下做软件开发的积极性肯定完全不一样;商业中的欺诈行为诸如把进口的伪装成国产的(日本通常认为国产的好,弄虚作假和我国相反,是伪装成国产),不要说法律责任了,供货商停止供货银行停止发放贷款周围人不买你的东西,轻则倒闭重则自杀,日本当然还是有这种行为,但一来违法成本太高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做,第二违法人数不足以动摇社会对产品质量的信任。简单的说,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会”变傻“(丈母娘名言),没有防范意识尊重社会规则,而这一点,破四旧文化革命摧毁了旧有道德系统,”共产主义道德“又在商品经济改革开放中变成了一个很难找到的东西,应该如何利用传统文化重塑道德体系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中国人在休闲时喜欢群体性的热闹氛围,即使是寻找静态的生活和休闲空间,也往往依托于群体性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中国人是把工作和休闲联系在一起的,休闲的时候有工作,工作的时候也有休闲。中国式的休闲在于“乐趣、消遣与打发时间”。许多民间的休闲活动,如:赶集、庙会、放鹰、养鸟、观鱼、垂钓、猜谜、楹联、诗社、书院、打拳、踢毽、风筝、舞剑、气功、导引养生、啜茗、嚼蟹、麻将等等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西方人的休闲文化和休闲理念是以崇尚个性自由、解放为主要特征的,强调的是生活的极致动态或静态,强调以我为主的休闲生活方式,并以此作为舒适生活的一种标志。他们毫不在意投入的多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 西方人常见的休闲方式包括极限运动、CD搜集、探险、养宠物、参观主题公园、购物、模型制作、品酒等等,不一而足。他们既可以点一杯啤酒在酒吧里或自己别墅的花园里静静地、悠闲地坐一下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更会一个人去做东方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探险活动,像英特尔公司前任总裁贝瑞特在60岁的高龄时还在闲暇时间到世界各地从事各种冒险的运动休闲活动(如开F16、去北极钓鱼等)。此外,西方人还特别强调工作与休闲的绝对隔离,工作就是工作,休闲就是休闲。他们工作的时候非常拼命,但休息天是绝对要保证用来享受舒适的休闲生活的。
西方人休闲,追求的是个人的感受而非虚荣。美国人喜欢旅游,休息日常到海滩、湖边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度假。他们不愿参加匆忙赶场的“一日几游”,而是在景区一呆一天,与家人或坐或卧悠闲体验时光轮转,或者选择另一个极端,完成一次让人惊心动魄大汗淋漓的攀岩、蹦极或登山壮举,通过让身体“彻底散架”来获得完全的放松。他们休闲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经历,而是追求自我的身心满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开放的程度,许多在国外流行的休闲方式也慢慢融入了国人的生活,并结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诸如遍地开花的桥牌、台球、高尔夫、驴友、自驾游、网络、农家乐、休闲餐厅、酒吧、浴疗、卡拉OK+自乐班、专卖店、别墅等等五花八门的休闲方式,不胜枚举。说到底,休闲其实是一种心态。如果你对工作放不下心,即使是在度假或打高尔夫时也不会感到真正轻松。






